今年清明更“清明”花祭网祭蔚成风

07.04.2020  11:20

清明节,前往东山生态园祭扫的市民购买鲜花祭奠故人。(市殡葬服务中心供图)

新疆网讯  拿起手机,随时可用微信小程序为逝者留言,寄托哀思;在网络空间,通过时空信箱投递有声明信片;利用有声平台讲述家族故事,缅怀先人的同时传递孝道文化。现场祭扫,自觉限流错峰,以鲜花替代烧纸……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乌鲁木齐市大力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的新型祭扫方式。今年清明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祭花祭追思故人,成为文明祭扫的践行者。

4月6日,记者从市殡葬服务中心了解到,清明小长假,乌鲁木齐市祭扫群众共有59.6万人,比去年下降28.5%,参与殡葬服务网上祭扫活动的逾10万人次。

”祭故人 指尖传情

祭奠先人,感念于心。在网络平台“”祭故人,点一支蜡烛、献一束鲜花传递心中的思念,写一段寄语,回忆曾经美好的瞬间,抒发怀念的思绪,都是一种表达思念的新形式,同样可以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敬哀。

乌鲁木齐市已连续多年推行网上祭扫。今年,市殡葬服务中心不仅在官方公众号设置网祭平台,还联合声音平台喜马拉雅网络电台,举办《我的家族故事》主题活动,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讲述祖辈的故事或是美好回忆,并推出《想陪你再说说话》系列有声明信片。

我很满足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您可以放心,我很幸福也很知足,唯一的遗憾是在您生前没能好好尽孝道,没有多陪您聊聊天,羞于表达的话现在再说已来不及。如今才深切体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父亲我很想您……”网友启明在家族故事中说,“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厚养薄葬为真孝,尽孝更应重平时,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才是对孝道的最好传承。

在网络电台清明专区,共收到近百个家族故事的投稿,有不少网友在缅怀逝者的同时,告诫众人更应珍惜关爱眼前的长辈亲人。

鲜花祭扫 绿色清明

记者走访多个墓园采访时发现,和以往不同的是,市民祭扫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鲜花祭扫已成为公墓祭扫主流,有些市民用电子蜡烛代替明火,绿色殡葬、人文殡葬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和接受。不少市民纷纷表示,心祭重于形祭,祭奠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礼敬亲人、寄托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没变。

似尖刀插进威虎山,誓把座山雕埋葬在山涧,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清明节当日,在东山生态园,市民刘先生在为父亲扫墓时,没有烧纸,而是播放了京剧。他说,父亲是个京剧迷,这次祭扫,他特意录了几曲父亲生前喜欢的段子在墓碑前播放,以此表达对父亲的追思。

在市第一殡仪馆的墓区,市民黄晓云手捧鲜花入园。“往年我们也给先人烧纸,今年我们选择了鲜花祭奠,更文明环保些。”她说,她通过网络、微信等渠道,看了不少祭扫宣传提示,和家人商量后决定践行绿色祭扫。

鲜花祭祀、电子蜡烛、踏青遥寄、居家追思等,都是值得提倡的文明祭祀方式。市殡葬服务中心业务科科长董斌说,此时此刻,倡导文明祭祀,既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需要,也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