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百态:回家路上五味杂陈

06.02.2015  10:47

春运启幕,不管家有多远,总要踏上归途。人多、买票难、上车挤…… 这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让旅客们的回家路五味杂陈。

2月4日8时17分,在乌鲁木齐火车南站一楼候车大厅,4岁的张涛靠在椅子上睡着了,他要跟着父亲张孝平乘动车回西宁老家。刘志龙 摄

2015年春运,新疆开启高铁模式,运力大增,却依然难以满足旅客的需求。一起挤过的火车里,今年会留下哪些记忆?

酸:返乡路上的“小候鸟

5日是春运第二天,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的人群里,小朋友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在踏上回家路的人潮当中,“小候鸟”追随着家长的脚步,成为春运的一道风景。

或坐在拉杆箱上,或趴在妈妈身上睡觉,候车室里的“小候鸟”们姿态百样,体验旅途的喜悦与疲惫。

准备和父母前往北京转车回家的陈跃凯,刚满5岁,为帮父母分担行李,他的怀里也抱了一箱方便面。

一箱的方便面看着很轻,但陈跃凯拿着有些吃力。陈跃凯的爸爸说,一家三口要先去北京逛逛,满足孩子的天安门梦,然后再回湖南老家看望老人。

爸爸,妈妈,呀呀……”在一楼候车大厅,不到两岁的陈玥茹,咿咿呀呀地念着,边转悠边好奇地看着车站里的一切。

爸爸陈保生说,今年是第一次带孩子回陕西老家看父母,不想让孩子长时间坐车,专门选择了到兰州的动车,舒适又快捷。

甜;东北人首次直达家乡

2015年春运,乌鲁木齐南开通至长春的T304次列车,新疆春运列车首次直达东北地区。

往年春运,东北地区的旅客,若要从新疆回家,必须先到北京,然后转车。

2014年7月,乌鲁木齐铁路局新增3趟直达福州、长春、昆明的列车,标志着新疆铁路至祖国东南、东北、西南方向开通直达列车。这些方向的旅客不用再转车了。

回家时间节省了2天。”家在辽宁省鞍山市的龚俊丰说,他在乌市打工6年了,每年春节前回家。往年坐火车到北京再倒车回鞍山,至少要5天时间。今年,乌鲁木齐至沈阳有直达车了,沈阳至鞍山也有动车了,回家只需3天。

直达车回家真的方便。”家在辽宁省铁岭市的陈东,今年要带新疆媳妇回家见父母,不仅给爸爸买了新疆的伊力特曲,还给亲戚买了各种各样的新疆干果。

苦:坐火车回成都肿了双腿

一次春运回家探亲的经历,即使过去了7年,仍让饶甜甜历历在目。

2008年,当时23岁的饶甜甜和母亲从伊犁去成都探亲。

因无购票经验,春节前一周未买上直达票,只能买到重庆的硬座票,然后转车回成都。

当时伊犁还未通火车,饶甜甜和母亲从伊宁市坐了一晚上班车到达乌鲁木齐,然后再乘坐火车去重庆。

俩人当时带了干果、薰衣草精油、民族手工艺品等三箱新疆特产,二人还一人背了一个大旅行包,即便是不倒车,行走也十分艰难。

当时正是春运高峰期,一到火车站就感觉被人流挤着走,因行李太多,过完安检到候车厅,饶甜甜母女已累得筋疲力尽。

走进火车车厢,满眼都是行李和人,带着行李更是难以挪步,在折腾半个小时后,才最终坐定。

上车第二天,座位下已有人躺下睡觉,找个位置就很难再动,整个车厢弥漫着脚臭味、方便面味和说不出的味道。

饶甜甜说,母亲当时50岁出头,身体也硬朗,但也经不住一直坐三天两夜,她只好时不时起身站站,把有限的那点位置腾给母亲躺一躺,但即便是这样,火车到重庆时,母亲双腿已肿。

大年二十九,到重庆后又坐了四个小时的火车才到成都。

辣:微笑“动姐”热情火辣

一群年轻的乘务员,大都是90后,她们放弃回家过年,选择在春运的列车上为旅客服务。

春运再忙,我们也要时刻微笑,美美的。”服务于乌鲁木齐南至哈密的D8802次动车的赵洁说,每天上车前,她都要在梳妆台前精心打扮一番。

该乘务组列车长丛珊珊介绍,动姐的培训内容很多,礼仪、化妆、英语等面面俱到,仅微笑一项就需要通过“咬筷子”反复练习。

春运期间,动姐们除了提供规定的服务工作外,还需要为旅客提供安全知识介绍。工作时,要时刻保持微笑,让旅客“把微笑带回家”。

今年春运,乌鲁木齐铁路局为火车南站工作人员更换了新服装,突显浓郁新疆味道的新制服,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自去年6月后,新疆铁路工作人员第二次更换新服装。

动姐的新服装采用醒目的宝蓝色,贝雷帽和艾德莱斯绸丝巾必不可少,动姐服装的袖口和口袋边沿加入了雪莲花元素,更突出新疆特色。

相信如果您在动车上,一定会看到动姐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咸:无座票也要坚持到家

眼看春节就要到了,但还是有许多人没有买上回家的火车票,着急地排在售票窗口前的长队里,欲哭无泪。

想回河南老家过年的邵国平两口子,已经连续4天在火车南站售票大厅排队买票了。

就是无座也要坚持到家,就想看看有没有人退票。”邵国平说,每年春运,乌鲁木齐到郑州方向的车票都很难买到,今年打工回家日子晚了,10趟车,一张座票都没抢上。

我们不会网购,还是觉得窗口买票踏实。”妻子马丽萍跺跺长时间站立酸麻的脚说,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一年没见孩子,想得很,就想快点到家,把买给孩子们的礼物带回去。(王璇 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