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
人民银行解读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时 间:
2015年2月6日16时
嘉 宾:
陆磊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
简 介: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金率0.5个百分点。另外还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央行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普降存款准备金率?此次降准反映了我国怎样的货币政策导向?预期会达到怎样的效果?会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货币政策趋势又是怎么样的?2015年2月6日16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作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刘燕。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措施。央行4日晚间发布的这条消息少见地用了一些修饰语,这是时隔近三年后,央行再次对所有金融机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网友也注意到了此次降准的用语是“普降”,同时伴有定向。 [主持人]那么此次降准反映了我国怎样的货币政策导向?预期会达到怎样的效果?会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货币政策趋势又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网友非常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来接受我们的专访,回应网友关注的一些热点话题。欢迎您陆局长。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 陆磊]谢谢!非常高兴来到中国政府网,就网友们关心的货币政策话题,特别是这次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对实体经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构成什么样的影响,乃至对于民生构成什么样的影响,跟大家聊一聊。 [主持人]首先请陆局长用一些数据来举例,便于我们网民来理解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 [陆磊]好的,存款准备金率是近一百年以来各国央行普遍使用、比较经典的一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无非就是调整该国的总体流通性水平,并进而实现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比如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货币平衡等。针对这些宏观目标就需要有相应的工具,而存款准备金率起到的作用就是在它调整的过程中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法定存款准备金意味着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的时候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把资金存放于中央银行,而不能动用,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或下降就意味着收紧或放松银根。 [陆磊]存款准备金率也意味着可贷资金比例的高低,就会影响货币乘数的上升或下降。一般来说,存款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高,金融机构创造的存款就越多,同时也意味着实体经济获得的融资总量相应会更多。以上这是大家所知道的,既是经典理论告诉我们、也是在事实上可以验证的存款准备金率在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作用。 [主持人]那您能否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陆磊]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些直白的虚拟性数据吧。因为如果我们用80多万亿的人民币实际贷款量数据进行比较的话,相对来说不那么直白,反而会显得枯燥。直白的数据就是,假设有100万的存款,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20%,就意味着20万资金被央行锁定不能使用。如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则有1万资金从央行回归商业银行,变成了可支付、可贷款的资金,于是实体经济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可使用的货币量就多了。 [陆磊]第二个层面。刚才说了存款准备金率假设是20%,有100万的存款就意味着商业性金融机构可贷款的量是80万,而资金一定是在银行账户之间转移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甲企业需要贷款,贷到80万后支付给乙企业,于是乙企业账户中多出80万。因此银行会观察到我又多出80万存款,再按照80%比率即64万可贷资金量可以用于贷款。由此不断滚动下去形成货币乘数效应。 [陆磊]如果把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一点,比如降低0.5个百分点或者更多一些,就意味着商业性金融机构吸收存款之后可用于贷款的资金量上升了,就是前面所讲的甲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贷款,然后资金从甲企业向乙企业完成支付后使得乙企业账户中的存款又增加,形成了更多的派生存款,并进而按照更高比例再次发放贷款,引起货币按照乘数效应上升,并最终体现为贷款量的增加、广义货币量的增长以及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感觉到的流动性更加宽松的状态。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在经济运行当中的机理。 [主持人]此次降准出于哪几方面的考虑?预期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陆磊]我想这是各位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执行这样的货币工具之前货币当局仔细思考的问题。涉及到第一是政策的力度,第二是政策的时机。比如为什么是0.5个点,为什么有定向降准,为什么选择在春节之前?这都是考虑到方方面面经济和金融因素后做出的综合判断,因此,这里面也体现了一定的政策意图。在这里我不妨跟大家稍微简短地解释一下。主要有三个方面。 [陆磊]第一是春节对资金的大量需求。我们看看时机,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比较注重亲情的,回家孝敬老人,给亲朋好友的子女有压岁钱,所以春节资金的投放量相对比较大。而在一般时间段,对商业性金融机构来说库存的资金量是不能太多的,因为它要盘活资金,资金只有用出去才能产生收益,所以在春节期间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资金缺口。也就是说季节性的资金需求会对商业性金融机构产生流动性压力。 [陆磊]我们做过测算,一般来说每年春节会形成较大规模的流动性缺口。这个缺口应该通过政策工具加以平衡或者填补。以往这个缺口的填补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完成。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和交易对手交易,通过买入债券等手段,向市场投放资金以弥补缺口。 [陆磊]春节后货币回笼,大量资金回到商业性金融机构,这时候需要做反向操作,回收在市场上存在的过度流动性。往年是这样,但今年不同,因为我们观察到今年出现了一个大的结构性变化。2014年我们经济和金融体系发生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国际收支出现了经常账户仍然保持比较高的顺差,而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差,这个逆差跟国际国内的环境、跟政治经济环境都有关系。比如大家都预期美联储可能要加息,实行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是不是美元要升值?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出现了960亿美元的逆差,如果按照近期汇率折算乘以六或者六多一点,折合人民币大约5000多亿等值的人民币资金的结构性流动性缺口。 [陆磊]这种结构性缺口需要有一些政策工具加以弥补,而且这种结构性缺口不是简单地通过日常性的公开市场操作,也就是日常的买卖债券方式能够有效弥补的,那么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就可以使得整个银行体系一次性增加足额的流动性来地对冲掉刚才所说的结构性问题所形成的流动性缺口。 所以一是春节因素需要降准,二是刚才所说的结构性变化,这两者都决定了我们在此时此刻的政策时机。为什么采用这个工具进行降准,这需要解释的是普降。普降针对的政策目的很清楚,一定要使得市场的流动性,整体经济的货币量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比较平稳的水平,既不可大起也不可大落。所以这是第一个政策意图。 [陆磊]第三个政策意图就是定向。定向的目的是调结构,或者说是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比较时间和空间。大家观察到了,我们对于符合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们对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再降低4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实现支农、支小,支持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这个政策意图应该说是具有延续性的,因为在2014年我们两次定向降准也是为了完成支农、支小。我们一直重点关注三农、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难、成本高问题,也给出了一系列的相应政策安排。所以2015年春节前这次降准无非是2014年政策的延续,并不带有突发性。 主持人]您预计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是怎样的呢? [陆磊]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和松紧适度,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指标的变化继续预调和微调。因为任何总量性政策都必须关注经济运行当中重要指标的变化。这些重要指标包括经济增长水平怎么样,实体经济的景气状况怎么样,就业情况怎么样,还有物价总水平怎么样,这些因素共同决定总量性政策的出台,而这些相应的指标我们还在观察当中。这是一方面需要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