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团“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成就掠影

08.01.2016  13:10

  过去五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四团的职工群众身边,数字电影多了,有了能看节目的影剧院,电视节目更好看了,文艺演出和展览越来越热闹,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悄无声息地出现了,团场文化发展陆续取得好的发展空间……这些变化都有赖于“十二五”期间,团场发展的新形势、职工群众的新需求,该团党委做的多项工作与尝试。

   花开多枝” 扮靓职工群众生活

  进入“十二五”以来,团场群众文化迎来了欣欣向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在二十四团这片土地上,老年柔力球、广场文化、民乐、老年门球等一批颇具代表性的职工群众自己的文化活动,在近年来的文化发展推进中大放光彩,引领着群众文化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人人参与的格局。

  这个团通过加快推进文化引领建设,老年柔力球队、中老年舞蹈队、民乐队、老年乒乓球队等各具特色的文化队伍,以及基层连队文化活动队、社区老年健身操团队纷纷建成,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仅以2015年为例,具有团场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两节职工文体活动”,参与职工900余人;“迎新春职工文艺晚会”两个场次,大型团拜社火活动参与职工1000余人;“二十四团老年门球赛赛出水平;“广场文化活动”为基础的群众活动更是日趋丰富,细水长流……

  如今,在连队、在广场、在社区、在学校,文化活动随处可见,百人合唱、球技拉练、红歌声声、广场健身,职工群众扭动着身体,舞动着幸福生活的精气神。

   完善体系 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

  “种了几十年的地,没想到也学会电脑了。我现在都是从电脑上学舞蹈和健身操,然后教给社区老人们。”这个团退休职工李成芳每天下午做着社区老人的健身教练乐此不疲。仅2014年“五冬”活动期间,这个团免费为一线职工群众办电脑培训班两次。

  群众文化的发展勃兴、兵团文化的传承延续,离不开良好的硬件设施提供保障。“十二五”期间,这个团各基层连队、社区实现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及数字电影、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全覆盖。2012年7月,总投资700多万的团文化活动中心落成并完成了标准化配置投入使用,文化活动场所实施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全部免费开放。仅2015年,在周末和寒暑假开设青少年舞蹈、音乐等各类培训班,参与学生200余人;瑜伽馆、书法创作室、图书室、计算机培训室等服务人次达5000余人;图书馆全年借阅达5000多人次,送图书活动6次;送国家免费数字电影进连队和社区共计190场……记载团场历史的团史馆自2015年7月1日正式开馆后,截止2015年11月底,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人数达5000余人次。

  “以前,我们的娱乐就是搓麻将。现在我天天都要来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报个到,打打球、唱唱歌,生活比以前有意思多了。”居民王淑芳告诉笔者。这个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康复室等功能室,已成为社区老年居民休闲健身活动的好地方。

   文化交融 唱响兵地和谐歌

  “我们与焉耆县红月亮演出队到焉耆才乡参加文化下乡,气氛好得不得了,参加焉耆县春晚还得了第二名呢!”说到文化下乡,该团民乐队成员黎娅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文化引导,相互交融。二十四团常年与周边地方县、乡长期进行文化交流,每逢民族团结教育月、古尔邦节、肉孜节、祖鲁节、春节等,组织团连文艺骨干与地方县、乡、村开展“军兵地新春文艺晚会”、“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公益演出”、“篮球友谊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2015年以来,团民乐队到参加文化下乡演出5次;团文联参加和硕县春晚节目表演,到和硕县乌什塔拉乡、塔哈其乡文化下乡,曲惠乡阿尔文得尔文村、塔哈其乡祖鲁门苏勒村共建演出,去马兰部队、焉耆县武警支队慰问演出……全年先后组织文艺队伍到县域镇、乡、场、村开展文化惠民和文化交流20余场,使兵团精神、兵团文化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十二五”以来,这个团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升级全面完成,依法加强了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兵二十四”微信平台诞生,投资950万元的职工文化活动四季广场已实施广场植被换填土及土建工作。“十三五”期间,这个团文化事业发展将秉承文化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群众文化与城镇化发展并重、传承弘扬与引进创新兼顾,团场文化事业发展气氛将在下一个五年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