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团适应新常态 打造博斯腾湖畔“璀璨明珠”

30.04.2015  11:4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五团地处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西畔、开都河下游东岸夹角地带,与博湖县一渠之隔,属农二师焉耆垦区,有国土面积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8万亩,山区草场3万亩。主栽作物有小麦、水稻、番茄、辣椒、甜菜、啤酒花等。现有总人口6000余人,其中在册职工1800人,离退休人员1327人。

  2015年初,该团党委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兵团、师市关于新常态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立足二十五团转型发展新要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大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将该团打造成博斯腾湖畔的“璀璨明珠”。

  多元经济促增收

  近年来,该团利用紧临焉耆、博湖两县城的地域优势,以“田+棚”的模式鼓励职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食用菌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目前,该团有温室大棚881座,实现年产值4200余万元人民币,377个大棚承包职工年均收入4.3万元人民币,实现了“田+棚”种植的增收格局。

  除了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该团还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采取能人牵头筹资、职工志愿入股的形式相继成立了兴运、巨祥等5个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263户连队职工加入,实现了畜牧养殖合作社运作,标准化管理、股份制分红。

  在企业发展方面,2015年,该团提出要将现有的新建番茄公司、莱克派生物技术公司等企业实施集团化运作,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并且通过增强现有企业活力、培植民营企业、大力招商引资等措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农业职工农闲时在团场工业企业务工,通过 “1+2”模式(一产承包收入+二产务工收入)促进团场职工增收。

   文化活动火起来

  经济是一个团场的基础,而文化是一个团场的灵魂。近年来,二十五团把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素质作为建设和谐文明团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一系列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使“本土文化”生根、开花、结果,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使团场处处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增进邻里之间的融洽沟通。

  该团重点依托各基层单位的文化队伍和阵地建设,在全团内广泛开展广场文艺汇演、红歌演唱、健身舞比赛、电影展映、书画、手工艺展等系列活动,建立了文化一条街,为文化人才和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每逢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职工群众们都走上广场,随着鼓点扭起欢快的秧歌,为节日增添了欢乐气氛。

  目前,该团14个基层单位已全部配套建设了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均配备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等,满足了广大职工群众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该团还以“农家书屋”为载体,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使之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库”。通过把“送文化”变为“种文化”,职工群众们转变了思想,都乐于当文体活动的主角,崇尚文化、学习文化的氛围异常浓厚,文化幸福之花处处开。

   城镇宜居更生态

  “白日风情诗意足,夜色入画更动人”。这是多少二十五团职工群众们渴望的梦想,如今,正在一步步变成了现实。2015年初,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宜居城镇,该团规划在现有新团部湖光镇的基础上,拓宽发展空间,着力建设好温馨宜居的家园。

  今年以来,该团以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美化、亮化、绿化,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整治为载体,以打造“生态宜居城镇”为目标,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开发”,全面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城镇总体服务水平得到了增强,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城镇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目前,该团在团部和居民小区种植风景树3600千多亩,种植花卉、草坪20多万平方米,小城绿化覆盖面积达到了47%,一座美丽宜居的新城镇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

   旅游增添新动力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服务业的新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旅游业对其它产业的投资拉动效应越来越受到各方瞩目。

  在新观念、新作为、新常态精神引领下,二十五团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充分挖掘现有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着力于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和深层次利用,多出精品,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今年年初,该团制定了未来5年的旅游发展新规划,提出了建设生态观光旅游体系的目标,预计在5年内将生态旅游打造成团场的一张“新名片”。

  据了解,该团紧邻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拥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现有国家级3A景区芦花岗风情园1个,农家乐4家,旅游业初具规模。未来几年,该团将继续加大对旅游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在现有旅游规模上,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营造绿色旅游文化,将旅游业变成团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