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滩上“长”出来的闽玛生态村

26.06.2016  22:05

    6月6日,沿着一条公路一路向南行驶27公里,笔者到达位于玛纳斯县旱卡子滩哈萨克族乡的闽玛生态村。笔者登上村里鸟瞰亭看到,402栋黄墙、红顶的游牧民定居房在花草树木的映衬下显得鲜艳而明亮。一条宽敞的柏油路横亘村子中央,60盏路灯哨兵似地“站立”在道路两侧。“以前,晚上出门两眼一抹黑,什么也看不见,现在安上了路灯,行走方便了,晚上出来散步的村民也多了。”该村牧民奥吾巴高兴地向来访者介绍情况。

  闽玛生态村是玛纳斯县对口援疆市--福建省三明市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牧民异地扶贫工程,也是玛纳斯县定居兴牧示范工程。目前,已累计投资近亿元。该村毗邻乡政府、卫生院、双语幼儿园。已建成牧民定居房402栋、233栋牲畜暖圈、100座温室大棚、700亩荒山绿化区、村内景观绿化带、文化广场、农机停车场、给排水、道路、供电、数字电视及附属配房等工程建设任务。

  旱卡子滩乡党委副书记赵胡平介绍说:“这个村子是从乱石滩上‘长’出来的。”他回忆说,从前这里是加尔苏瓦提村所在地,这个牧业村的300多户村民之前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周围还有塔西河乡、清水河乡的一些村民零散居住,2010年起,这些村民被集中到闽玛生态村,逐步搬进新居。

  在村东头,村民叶尔开西·朱马力老人正在给羊喂水。说起现在的生活,他满脸堆笑。“放了大半辈子羊,我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站在自家暖圈前,村民叶尔开西·朱马力风趣地说。相隔不到百米处,是他家的新房。

  对于闽玛生态村的1500多位村民而言,“逐水草而居”这一富有诗意的画面背后,曾经隐藏着马驮人赶、游走放牧的艰辛,是大雪封山、人畜受困的无奈。如今,这一切全变了。

  今年54岁的牧民卡丽曼一家于2015年9月搬进了新居,享受到了财政9.8万元的新居补助和暖圈补助,个人只掏6.1万元。她将80多平方米的新房布置得干净、整洁,亲戚和朋友也常常来她家串门。她说:“村里学校、卫生室等配套设施都已陆续建起来了,让我们过上了安定的幸福生活,感觉日子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为了定得住,能致富,在政府的引导下,牧民们成立了库尔特草畜专业合作社,进行骆驼繁育、收购和销售驼奶,如今,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连年攀升。

  该村牧民托里恒说:“去年我参加了合作社,一年多时间,现饲养骆驼达到100多峰、羊50多只,又买了小车,还在县城买了栋楼房。

  今年48岁的牧民沙吾列以前靠打零工补贴家用,定居以后,率先在村里开了家超市,每天店里的营业额都在1000元左右,平均算下来每天净利润达200多元,年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

  据了解,近三年来,玛纳斯县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先后建成以闽玛生态村为代表的10个高标准游牧民集中定居点,实现了1694户游牧民定居。同时,该县每年投入3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美丽凤城”环境整治示范乡镇、村建设资金补助。2013年玛纳斯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美丽乡村试点县。

 



责任编辑:俞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