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软硬”兼施理顺城市交通

15.07.2015  15:14

  

  正在施工中的阿勒泰路(2015年5月4日摄)

  

  2013年10月19日,车辆行驶在“”字路二期西山立交桥上

  

  2012年11月21日,BRT3号线车辆在BRT儿童公园站点运营

  

  2015年2月8日,在红山BRT车站,一辆BRT7号线区间车驶离站台

  

2013年10月20日,车辆行驶在“”字路二期的道路上

  

  车辆行驶在克西路立交桥上(2013年10月19日摄)

         交通路网是一座城市的骨架,也是承载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乌鲁木齐在城市交通发展方面“软硬”兼施,想方设法实现道路里程和容量的科学扩张;挖掘现有道路运能的潜力;打造符合乌鲁木齐实际情况的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努力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交通枢纽中心。
            完善路网结构
          和众多城市发展一样,乌鲁木齐这座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规模的增长,汽车数量的骤增,居民对快捷、安全、绿色等多种方式的出行需求有了更高标准。同时,由于自然地形的原因,乌鲁木齐市的整个道路网络呈现“哑铃”形,南部为旧城区、北部为新城区,中间狭长的部分受地形限制成为整个道路网的瓶颈部分,城市南北交通联系不畅。由于乌鲁木齐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格局形成多年,已无法彻底重新规划建设。
          近年来,乌鲁木齐逐步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挖潜、提升、完善,投巨资建设了“”字型快速路网,打造出“环+十字轴线”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骨架,快速路系统整体通行能力提升了30%以上,但与快速路相互连接的“三纵三横”城市主干道路网依然存在“梗阻”现象,南北向道路贯通性较差,而各个方向的交通转换大都需要通过南北向道路汇集后再分流,导致现有南北向交通量较大。
          阿勒泰路正是“三纵三横”中的一条南北向道路,现状交通高峰期单向达到每小时3000辆车左右,交通流量远超道路负荷。对此出租车司机吴强深有体会:“现在乌鲁木齐南北向交通过度依赖河滩路,一旦河滩路出现任何交通状况,整条路都容易拥堵,而且这种情况一直会影响到周边的道路,比如相邻的阿勒泰路尤为明显,所以说阿勒泰路建高架桥非常重要。
          为完善城市中心城区路网结构,今年首府的重点工程――阿勒泰路-西北路交通改善工程经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已进入桥面吊装施工,在空心板梁吊装结束后,施工单位将转入桥面铺装和防撞墙等相关附属设施的施工。
        1993年建设的阿勒泰路在今年改造前已处于饱和运行状态,路况较差,地下管网缺失和老化。此次改造的范围为河南西路至西虹路,全长约7.4公里,新建高架道路长度为5.7公里,地面道路计划8月30日通车,高架桥计划10月1日通车。阿勒泰路沿线小区多,施工地段涉及83个小区、约28万人,所以阿勒泰路高架道路首先要满足沿线交通出行需要,定位为生活性主干道,同时承担绿色公交走廊功能。工程建成后将方便中心城区与国际机场、高铁枢纽的快速联系,适度分流西外环与河滩路的交通量,道路容量较改造前将提高约85%,另外还将完善地下管网设施,改善多年来周边居民反映强烈的排水不畅等问题。
          阿勒泰路高架工程只是今年首府道路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程,2015年乌鲁木齐将陆续启动珠江路立交节点改造、城北主干道机场高速互通立交桥、东二环路、卫星路南延(克拉玛依西路至西山路)等道路项目建设,同时续建新医路西延、观园路片区路网完善、G216-G314连接线道路、雅山路、苏州路东延、河北路东延等项目,加快构建“三环十五射”的路网骨架,全力提升城市路网通行能力,为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夯实基础。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发展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矛盾。2010年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约33.72万辆,2014年是74.29万辆,随着车辆激增,道路资源的增长已不能适应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通过分析近三年的车辆增长特点,私家车一直是增长主力军,因此,乌鲁木齐必须要发展大公交,将更多的市民从私家车“”到公交车上来。
          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乌鲁木齐一直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2000年~2007年开展的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是首府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最主要成果之一是建成了外环路,在当时与河滩快速路组成了“”字型快速路网,初步形成了乌鲁木齐快速路网骨架,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此外项目也在道路设施、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和机构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为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给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2014年底乌鲁木齐已开通公交线路157条,线路长度2722公里,日均225.76万人次,市民公交出行率继续保持在30%左右。特别是2011年以来,乌鲁木齐建设的快速公交系统建设项目(BRT),共建设运营5条BRT线路,运营线路达67.6公里,日客运量35.85万人次,该项目的建成标志着乌鲁木齐以BRT为支撑的一体化交通体系逐步形成,有效解决了冬季极寒气候条件下市民公交出行保暖和行车安全问题,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目前,BRT已成为市民出行首选,数据表明,BRT配车数占全市的公交车辆的十分之一,但分担了五分之一的客流量。正因如此,该项目荣获住建部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我国城市地面公共交通的典范。
          今年乌鲁木齐继续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公共交通建设,重点推进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II、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头屯河综合客运枢纽、南山旅游基地综合客运枢纽等。
          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II,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打造符合乌鲁木齐实际情况的绿色城市交通系统。项目以乌鲁木齐的公共交通为重点建设方向,对乌鲁木齐的交通进行改善,包括建设城市一体化公交走廊、城市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公共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机构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其中BRT4号线及BRT6号线是城市一体化公交走廊的子项目。
          根据BRT快速公交系统规划,乌鲁木齐市拟建设7条BRT线路。目前,BRT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7号线已开通。BRT4号线和6号线建成后,首府将形成相互衔接的快速公交网络。其中BRT6号线可与BRT7号线在北郊客运站进行异站换乘;BRT4号线可与BRT1号线在机械厂、轴承厂免费换乘,在红山站与BRT1、2、7号线支线免费换乘。
          负责项目总体设计的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工程师高伟君说:“BRT6号线位于主城区的东北侧,主要服务米东区和主城区之间的出行需求,同时带动米东区的发展。BRT4号线是一条南北向走廊,贯穿主城区,服务于北部的新区和南部的老区。
          作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环,公交场站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目前首府已经启动公共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新建两座交通枢纽站,还有两座首末站、两座停保场。
          公共交通的主力――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于2014年开工建设,今年进入高峰建设年,工程量将会是去年的一到两倍。5月19日地铁1号线首段区间双线隧道全部贯通,标志着地铁1号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年底将有6段区间贯通。地铁1号线南起三屯碑,终点为地窝堡国际机场,全长27.6公里,将力争2018年、确保2019年通车运营。已启动前期工作的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19.1公里,共设置16个站台,南起延安路西北至华山路,是南部-西北方向的主骨架线路,可将城市中心区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区域紧密衔接起来。地铁时代的即将到来,在改变百姓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将给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到2018年,乌鲁木齐市将初步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快速公交(BRT)为支撑、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
          大数据助力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
          面对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攀升,以及路面交通负荷日益饱和的现实背景,同时公众对出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现有道路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需求日益凸显。
          这就意味着,在不断拓宽城市道路的同时,要更有效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重新合理分配使用道路和空间资源。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在满足人们基本出行需要的前提下,坚持高密度、集约化的模式,鼓励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发展,才是根本之道。而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在较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综合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自动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不断提高的交通需求。
          乌鲁木齐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如交警的信号系统、电子警察、交通诱导,公交的智能调度、电子站牌、停车诱导等。各部门的智能系统有明确的功能定位,使得智能交通系统在支持现有的交通控制、管理与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乌鲁木齐市智能交通系统未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现有智能交通系统之间是孤立的,缺少一个市级综合性信息平台统筹协调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促进智能交通系统效益最大化。
          目前,乌鲁木齐依托世行贷款项目启动了市级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市级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就是打破行业体制,全面整合数据资源,建立一套信息共享和交换的机制。一方面做好海量数据清洗和存储管理,为各部门提供共享和交换的平台,另一方面重点是为了数据资源的综合分析、应用。
        平台建成后,通过对多源、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为行业管理单位提供交通运行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主要涉及城市路况、车辆运行(公交、出租)、停车场运营的实时监控,交通拥堵分析及决策支持,交通仿真与评价,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的历史运行状况评价,城市交通运行统计与年报生成等多个应用领域。
          另外,平台向社会提供综合交通服务信息。根据不同交通方式为出行者提供出行前、出行中和出行后的不同需求的查询服务。一是实现静态网页查询:包括常规公交查询、BRT查询等;二是实现动态信息查询:城市路况、公共交通出行、出租信息、停车位信息等;三是实现交互式功能,如公众意见反馈等。
          市级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建成后,可实现交通综合数据的汇集、管理、分析处理和应用,面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和市民多方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让交通管理变得更加“智慧”。
          围绕交通枢纽中心,乌鲁木齐已开始搭建丝路交通枢纽新骨架。如今的乌鲁木齐正站在一个历史的新起点,朝向更美好的明天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