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乌鲁木齐西山“火烧区高温塌陷”:可根治

18.04.2015  02:56

人民网乌鲁木齐4月17日电(徐蒙)4月17日,乌鲁木齐县政府召开“西山火烧区高温塌陷”情况新闻通气会,就当前社会关心的乌鲁木齐西山煤层自燃情况进行了通报。相关专家在会上表示,乌鲁木齐“西山火烧区高温塌陷”是由煤层自燃引起的,属于煤田火区,可以根治。

当日,乌鲁木齐县政府召集煤矿安全、煤田灭火、地质环境、环保方面的专家,就目前“西山火烧区高温塌陷”的情况、产生影响、治理措施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火山口”实为“火烧区高温塌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灭火工程局灭火技术中心主任陈龙表示,媒体所报道的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出现的“火山口”,其实是煤层自燃形成的火烧区高温塌陷区域。

该高温塌陷区是由于矿井火灾未完全扑灭造成的煤田自燃灾害,该片区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小规模开采过,随后因发生矿井火被关闭,关闭后做了简单的封闭灭火措施,矿井火一直未被彻底扑灭,受气候干燥的影响,以前的矿井火逐步变成煤田火灾,煤层燃烧后沉降塌陷形成了现在的高温塌陷区。

根据现场调查,火烧区高温塌陷区域呈现直径约150厘米不规则的圆形洞口,深度6-7米,位于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大泉村,南距西山104团幸福水库约1.5公里,东距乌市西山四道岔乌奎高速出口约4.5公里,南邻省道105线。

据现场测量,塌陷区洞口外围温度为800余摄氏度,内部温度预计在2000摄氏度左右,高温塌陷区域周边也存在煤层自燃裂缝,区域温度较高。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灭火局五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该塌陷区的煤田火灾从技术角度来说是完全可以根治的,请大家放心。”陈龙说。

塌陷区附近煤层拥有较久的自燃历史

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国家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新疆分院国际工程师何明川介绍,塌陷区域属于侏罗纪时代煤层,呈现南北走向趋势,一共有七层煤矿共19.2米,发生塌陷的区域位于第二煤层,该煤层厚度约5米。

据了解,西山片区地下煤层有着较久的自燃历史,从准噶尔盆地边缘到曾经的西山煤矿所在地,经104团到大黄山一带的山脉,都是浅层含煤带,受气候干燥、地质活动频繁、煤质易燃及矿井灭火不及时等因素,这一片区域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多处地下煤层自燃现象。

西山附近的山坡上的裂沟及褐红色的的山石都是地下煤层自燃后留下的痕迹,因此该段山脉被当地人称作“火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