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乌鲁木齐荒漠化论坛首府召开

03.06.2015  11:34
        (记者刘雯文)“新疆荒漠化土地平均每年减少约100平方公里,实现了发展趋势逆转。”6月2日,在首府举行的2015乌鲁木齐荒漠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雷加强,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代表团汇报了新疆治理荒漠化成果。
          此次论坛是为了纪念UNEP“全球土地退化与荒漠化防治成功业绩奖”20周年而举办。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易卜拉欣?提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出席论坛。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京华在致辞中说,20年前在首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上,UNEP首次颁发“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成功业绩奖”,全世界共选送80个项目,8个项目获此殊荣,其中中国获奖的两个项目均来自新疆,分别是“策勒县流沙治理试验研究”和“流沙地、盐碱地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柽柳造林技术”。
          数据显示,新疆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112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4%,新疆83%的县市分布有沙漠,32%的耕地存在盐渍化,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40%。
          雷加强介绍,20年来,新疆已建立了荒漠化监测网络、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的人工绿色走廊――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创立了新垦沙荒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还建立了专门收集和保育不同抗逆性植物资源的植物园,如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塔中沙漠植物园和阜康盐生植物园,成为中亚区域特殊植物资源种类最丰富、保育类型最齐全的保护与研究中心。
          未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将构建世界干旱区植物资源收集与保育研究中心,建成全世界收集植物种数最多、数量最大和生态型最齐全的干旱区植物资源活体保存种质库,最大限度地保存世界干旱区珍稀濒危物种和战略性植物资源。
        新疆还将开展“一带一路”沿途区域荒漠化防治技术合作,与东亚、中亚、西亚、北非等国家开展技术合作,把成熟的荒漠化防治技术模式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