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而今迈步从头越

09.10.2016  14:38

  

  随着乌鲁木齐经济的发展,不少大型企业落户于此。位于高铁片区的万达广场,成为市民休闲购物的又一新去处。(资料图片)

  (记者史漓莎 郝玉  王磊 张莉 王丽娜)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享有“亚心之都”美名。

  早在2000年前,就是贯穿亚欧大陆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四大文明在这里交汇;2000年后,这颗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在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中喷薄而出,赋予了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今年,乌鲁木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现代化国际城市描绘出了新蓝图——全面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治疆方略,牢固树立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未来五年,使乌鲁木齐长治久安根基更加稳固,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现代化国际城市初步形成,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一座现代化国际城市正在中国西部悄然崛起。

  建久安之势 成长治之业

  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指明了方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也是各族群众的所思所盼。

  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来自基层基础的加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首府城市,首当其冲。过去五年,乌鲁木齐市的社区增加到875个,社区干部从最初的3000余人增加到3万余人……做到了小事儿不出社区,大事儿不出街道、管委会。

  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一直以来,生活在乌鲁木齐市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仅今年,乌鲁木齐市就涌现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基层党组织50个,民族团结进步优秀共产党员179人。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要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尊重信教群众的习俗……各族人民的安全感还来自于市委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稳步拓宽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常识的合法渠道。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一切工作都要始终牢固树立“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抓早抓小抓快抓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乌鲁木齐社会安全防范能力会全面提升、维护稳定的基层基础会更加坚实。

  持续改善民生 共享发展成果

  每年办好100件以上民生实事,540个肉菜副食品直销点建在市民家门口,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新建棚改房、保障房和农村“两居”住房惠及近80万群众,街头游园绿地逐年增加……细数改变,生活在乌鲁木齐的人们感受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利。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的原则,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五年来,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1236亿元。2015年,乌鲁木齐市还荣获“全国十大幸福城市”称号,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幸福感满满。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顺应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市委市政府将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大力实施各项惠民工程,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提高全民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安定幸福的生活。

  如,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逐步实现15年免费教育;加快优质公办幼儿园建设,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机制,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落实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实施千名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政府购买就业岗位,加强困难弱势群体就业援助……

  这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无疑让乌鲁木齐市民喜上眉梢。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未来的五年,乌鲁木齐提出要使“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要使“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兴产业促发展 经济迸发活力

  产业是立城之本、发展之基。

  在乌鲁木齐,“六大产业基地”有力支撑了经济的科学跨越,也为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全球知名纺织机械制造商瑞士立达集团、华孚色纺与新疆棉花产业集团在乌鲁木齐成立分公司……今年以来,国内外企业纷纷入驻乌鲁木齐“六大产业基地”。

  大项目有了,大平台搭建起来了,大产业集群作用显现出来。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说,去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0%左右。

  如今,“六大产业基地”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已成为推动乌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经济新常态下,增速发展势必放缓。如何消除增速忧虑,需要转变思路重点突破。

  今年乌鲁木齐市的445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到二产、三产的项目,大部分都是现代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对于增强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这些重点项目开花结果,必将进一步促进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

  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乌鲁木齐持续开展“民生改善年”活动,使民生工程成为凝聚人心民力的“连心桥”。

  立足“丝绸之路” 建国际化城市

  BRT专用线、“”字路高架、东绕城高速、兰新高铁及乌鲁木齐站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地铁、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乌鲁木齐步入立体交通时代,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化加速迈进。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以建设“五大中心”为契机,着眼于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定位,乌鲁木齐将按照“三区七组团”的空间布局,加快“南控北扩、西延东进”步伐,完善城市框架,把反恐维稳和安全防范理念贯穿其中,以国际视野规划、建设、管理城市。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成于实干,宏伟蓝图绘于远景源于拼搏。当下,乌鲁木齐的每一项重点工作都已编制出“行动计划”,并细化至具体项目,务实重干,勇于担当,首府的美好明天诚可待!

  五年后,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从千米高空遥望乌鲁木齐,感受它脱胎换骨的巨变——向西北,国际陆港区、高铁片区、机场片区发展如火如荼,密集的国际航线,奔跑的中欧班列,打造出通达四方的“黄金枢纽”;向南,城南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快马加鞭,南山旅游产业基地绘山水画卷;向东,会展片区,现代服务业形成聚集,“六馆一心”吸引灼热目光,高端住宅星罗棋布。

  城市地上,城际铁路呼啸而过;城市地下,密织的地铁线穿梭其中,各个组团竞相发展,一个令人瞩目的国际大都市将以骄傲的身姿矗立在世人面前。

  改善生态环境 打造宜居家园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还取决于高楼大厦间的绿意是否养眼,城市化管理水平是否完善。

  不出城尽享生态之美,居闹市乐享品质之变。天更蓝、水更净、地更绿、空气更清新……一座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成为乌鲁木齐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闪亮名片。

  实际上,乌鲁木齐一直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奋斗。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等,尤其是乌鲁木齐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这不仅是反映城市绿化成绩的荣誉,更反映出城市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3%的成果更直接变成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绿色”就是民生,乌鲁木齐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未来五年,乌鲁木齐提出的五年目标中,要使“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品质要明显提升,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建设,提高城市绿化和森林覆盖率,力争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

  此外,还将投入400亿元实施“七大领域”环保工程,确保2020年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占80%以上。实施市容市貌改善工程,推进卫生整治、立面改造和夜景亮化,抓好背街小巷改造和重点区域景观提升,展现干净整洁、清新靓丽的城市形象。

  如今的乌鲁木齐,正通过打造高标准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城市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不断优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