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老科协”发挥智囊库作用 积极建言献策

18.05.2016  13:27

  (记者锦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乌鲁木齐科技战线上,活跃着一支“编外”生力军——老科协技术工作者协会。在这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队伍中,有花甲之年的老科技专家;有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他们常年奔走于城区街道、工矿企业、乡村田间地头,传技术、送信息、搞服务,在科学实践中勾画出一道美丽的“夕阳红”。

  

  乌鲁木齐市科协领导班子慰问老科协工作者

  说起老科协近年来为乌鲁木齐跨越式科学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乌鲁木齐老科协技术工作者协会秘书长李德忱如数家珍:“从1995年到2015年底,乌鲁木齐老科协依托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结合当前乌鲁木齐市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农业、城建、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老科技专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共收集整理建言献策2300篇。经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建言献策共四集,选登472篇建言献策。其中6篇论文被中国科协第15届年会选用,在新疆老科协刊物上刊登48篇,有47篇被市政协提案采纳。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发挥好参谋作用。

  据了解,在乌鲁木齐老科协经常组织开展的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科普宣传、建言献策各项活动中,建言献策是最主要、最能体现老科协组织和老科协会员特点,发挥自身长处的活动。围绕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用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热情。经过调查研究,通过人大代表的议案、政协委员的提案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及建议,其中,有不少建议被采纳并付诸实施。

  《让“阅微草堂”为乌鲁木齐发展出点力》的建议就是由乌鲁木齐老科协技术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77岁的何国灿提出的,现已被采纳实施。何国灿老人说:“以前每到西公园鉴湖西南围墙边,看见“阅微草堂”那栋平房,总是铁将军把门,里面空空的。这样一处文化内涵丰厚的游览景区竟然沉睡不起,实在可惜。”鉴于此,他提议由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乌鲁木齐市园林局牵头,乌鲁木齐市旅游局、科技局、科协、老科协参加,组成市人文景观资料挖掘整理开发小组,立项研究、挖掘整理有关纪晓岚在迪化的史料、诗文书画,集览于阅微草堂,并尽可能恢复原貌,最终“阅微草堂”成为了乌鲁木齐一个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何国灿老人另一项《关于南湖北路吉兴巷修建过街天桥》的建议也被采纳实施,现在天桥已经建好,由政府出资500多万元。老人高兴的说:“每次走上天桥,我就很自豪!因为以前住在附近的居民要走20多分钟才能坐上公交车,出行很不方便。现在有了天桥,沟通交流都方便了,不仅为大家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为社会办了一件好事。

  乌鲁木齐老科协召开建言献策论坛会

  为提高乌鲁木齐老科协会员撰写建言献策的质量,使建言献策具有规范性、可行性,老科协还组织召开了建言献策论坛会,由在建言献策上有建树的专家,就如何写好建言献策发表了自己的写作体会。同时还组建了由常务理事组成建言献策指导小组。

  为汇聚民意、科学决策,实现乌鲁木齐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自治区和市党委、政府近年来曾多次发出民生改善年和问计于民等征文启示,乌鲁木齐老科协都借其平台广泛动员,组织会员积极参与撰写文章,共上交建议266篇,其中荣获一等奖16篇,二等奖13篇,三等奖17篇,另有一些建议受到重视被采纳。

  乌鲁木齐市科协组联部部长武文彤介绍说:“乌鲁木齐老科协的会员都是退休下来的,无职无权,但是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为乌鲁木齐市科普事业的发展辛勤耕耘,至今依然奉献在科技事业的第一线,担负起乌鲁木齐市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的服务联系工作。在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建言献策、调查研究及科技服务等方面,老科协做了大量扎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尤其为基层科普工作的发展添砖加瓦,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是党和政府团结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乌鲁木齐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于1983年8月20日成立,是乌鲁木齐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由乌鲁木齐区域内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为主体自愿组建,按专业划分下设科技工业、农业、城建环保、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财税等七个学组,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会员)217人。他们在退离工作岗位后,没有选择享清福、安度晚年,而是在“”的岗位上大显身手,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多年来,乌鲁木齐市科协党组高度重视和关心乌鲁木齐老科协工作者,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经验和智慧,服务、联系老科协工作,宣传老科协工作者开展科学普及、建言献策、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先进典型,营造了密切关心和支持老科协工作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