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快捷路网构建首府交通新体系

08.04.2015  13:06

  

                          “”字路让首府交通实现了大提速,现在“”字路五层立交桥已成为首府的地标。

        交通路网是一座城市的骨架,也是承载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础。河滩路――外环路――“”字路――“”字路延伸工程(克南高架东延及西山高架二期)――“”字路里构建“三纵三横”主干道――“三环十五射”……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乌鲁木齐正在一步步完善骨架路网体系。 

  如今,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乌鲁木齐市作为排头兵、桥头堡,一系列交通规划正从容绘就,正围绕建设交通枢纽中心的目标扬帆起航。 

  现在“”字路西纵线开工建设 

  架起阿勒泰路为河滩路解压 

  4月6日零时,影响到28万人口出行的阿勒泰路高架桥工程正式围蔽施工。地面道路计划8月30日通车,高架桥计划10月1日通车。 

  乌鲁木齐地形南北狭长,南北向贯通道路少,各个方向的交通转换大都需通过南北向道路汇集再分流,导致南北向道路的交通量巨大。 

  首府南北向交通比较依赖河滩路,这条道路每天有30万辆各类车辆通行,一旦发生交通状况,拥堵迅速蔓延至阿勒泰路。 

  由于中心城区的规划格局已形成多年,无法彻底重新建设。近年来,乌鲁木齐逐步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挖潜、提升、完善,目前,已形成了快速路和主干道为主的道路网络骨架。首府还加大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了BRT快速公交、“”字路、西山路高架等工程。 

  如今,中心城区高架快速道路网已经形成,与之相互连接的“三纵三横”道路,依然存在“梗阻”现象。根据规划,“”字型城市快速路骨架内部将构建“三纵三横”交通主干道,最终实现外环线内南北畅达、东西贯通的目标。届时在原有道路基础上交通容量提升近20%。 

  “三纵三横”包括西纵:阿勒泰路-金沙江路-南昌南北路,中纵:鲤鱼山路-友好路-扬子江路-长江路,东纵:南湖南北路-新民路-解放南北路(和平南北路);北横:新医路-帕米尔街(昆仑路),中横:宝山路-揽秀园西街-红山东西路,南横:黑龙江路-人民路。去年首府实施了“三纵三横”一期工程,对黑龙江路、鲤鱼山路进行改造。 

  阿勒泰路正是“三纵三横”中的一条西纵线,现状交通高峰期单向流量达到每小时3000辆车左右,交通流量超负荷。参与设计阿勒泰路高架桥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蒋春海说,“三纵三横”所涉及的道路都是城市内主要交通干道,承担区域间中等距离交通联系以及与主干道和快速路的交通联系。阿勒泰路-西北路的功能定位为生活性主干路,同时承担绿色公交走廊功能。所以设计为“高架+地面+BRT专用道”的形式。 

  目前,首府正在打造交通枢纽中心,今后还要完善乌昌石交通网络体系;全面建成高铁新客站并投入使用;推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等。阿勒泰路高架桥工程除了适度分流西外环与河滩路的交通量,还将方便中心城区与国际机场、高铁枢纽的快速交通联系。 

  未来构建“三环十五射”的路网骨架 

  细绘建设蓝图通途未来可期 

  近年来,首府按照“南控北扩、西延东进”的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城市向北部新区拓展、向东西两翼延伸,城市发展框架逐渐拉大。截至去年年末,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353万人,建成区面积412.26平方公里。 

  市建委党组书记秦伟在参加今年市两会时说,今年在围绕打造交通枢纽中心方面,要加快构建“三环十五射”的路网骨架。在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方面要解决城市中心的交通瓶颈问题,一方面是将外围交通通道和内部节点连通。 

  放射性道路网缩短了各点到达市中心的距离,利于城市与外围路网间的交通联系。而环线便于相邻端点之间的联系,避免了大量的物流、人流在市中心的拥挤。射线与环路相互配合,不仅增强了进出分流的功能,也加强了环线间的联系,减少车辆绕行。 

  在修建“”字型快速路之前,乌鲁木齐只有外环路和河滩路两条快速路。其中2000年修建的外环路是根据1997年前后的经济、人口预测来设计的。当时预测,乌鲁木齐到2020年机动车为28万辆,而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75万辆。当时作为外围环线考虑的外环路,俨然变成一道内环线。 

  “三环十五射”中,3条环路指外(内)环路、二环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建成后,将能极大缓解乌鲁木齐城区交通压力,有利于加快乌鲁木齐地区以及天山北坡经济带等区域干线公路网的衔接,完善城市的路网结构。 

  15条放射性道路包括河滩快速路、乌奇公路、城北主干道、苏州路、新医路、观园路、跃进街、花儿沟路、乌库公路、种牛场片区连接二环至绕城道路、西山公路、乌昌大道、三北高速公路、乌五公路、新乌五公路。 

  作为其中一条放射性道路――城北主干道于2006年开工建设,起点位于北站公路,终点位于七道湾路,全长16.6公里。目前部分标段还在施工中。现城北主干道将米东大道、河滩快速路、文光路北延、太原路、北京路、长春路、南湖路北延等道路串联在一起。从机场出发便可以将城北主干道作为支撑,到达城市各区域。 

  “三环十五射”正是充分发挥了与外围环线、射线快速联系的作用,从而拉开了城市的骨架,基本形成了新老相接、内外相连、环形加放射的城市路网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城市运转效率。 

  除了城市主干路网系统建设,目前乌鲁木齐公共交通系统正在有序展开。开工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地铁1号线将力争2018年、确保2019年开通运营、BRT快速路网形成、整合交通信息、打造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围绕交通枢纽中心,乌鲁木齐正在搭建丝路交通枢纽新骨架。 

  回溯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形成规划 

  因城而变缓解交通梗阻 

  1998年,乌鲁木齐第一条南北向快速路――全长22.28公里的河滩路通车。 

  2004年,乌鲁木齐第一条环形快速路――全长30余公里的外环路通车。 

  2012年,实施了“”字路一期工程,修建了东西向的快速路――克南高架,同时对东外环进行提升改造。 

  2013年,实施了“”字路二期工程,将地面快速路的西外环修建成高架桥,这也意味着外环路全线实现了高架。 

  2014年,“”字路延伸工程,克南高架东延及西山高架二期通车。 

  2015年,启动东二环征收工作,加快推进乌鲁木齐绕城高速(东线)的建设,力争年内全线通车。 

  首府三面环山,呈现出中心城区南北狭长、东西狭窄“T”形分布的城市形态,道路建设也主要依托地形地貌,加上原有规划缺乏前瞻性,使得路网结构不够完善。 

  为解决城市交通“瓶颈”,1994年我市确定把河滩路建成城市的快速交通走廊,北起卡子湾,南至乌拉泊,纵贯市区南北。1998年,河滩路正式通车,乌鲁木齐城建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南北向快速路――环形快速路――“”字型快速路……目前,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体系的形成,让更多市民受益。 

  2013年“”字路全线通车。东外环通过克南高架直接进入西外环;西虹高架连接西外环高架;火车站高架与新建雅山隧道相连、西山高架与乌奎高速连接……“”字型快速路上49条匝道可与桥下相接、与桥外相连,实现了立体互通,成为乌鲁木齐城市大动脉。 

  编制过首府快速路出行指南的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邹智军说:“建设田字路最大的作用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综合来看,田字路作为城市快速路网,实现了外环线内南北贯通、东西畅达的目标,有力推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调整。” 

  2014年,克南高架东延和西山高架二期的全线通车,“”字型快速路网与外围路网衔接更加顺畅。 

  如今“”字型快速路辐射作用日渐显现,均衡了市区道路交通流量。快速路网形成后,地面交通主要承担短距离的区域联系,“快慢分离、互不干扰”,从而降低对地面交通的压力。而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的良性分流,是城市快速路对城市公共交通提速带来的隐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