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乌鲁木齐市民:“我们生活在干净舒适的家园里”

14.08.2015  16:02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石速 阿比拜报道)这几天,一些参加中央新闻采访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主题采访报道活动的编辑记者陆续来疆后,怀着感情带着责任,急于想了解新疆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8月13日,在此次活动的首站乌鲁木齐市,众多接受采访的市民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不同侧面,传递出一句心里话:“我们生活在干净舒适的家园里。

    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黑甲山片区阳光雅居小区三期的居民们提到中秋节,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甜意。“去年我们搬进新居时正是中秋节,在‘脏乱差’的棚户区里住了几十年,猛然住上了干净舒适的楼房,能不兴奋吗?我们好好庆祝了一番。这段时间,我和邻居们凑到一起聊天时,就比谁家收拾得漂亮。”居民魏颖告诉记者。

    魏颖家在4楼,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一尘不染。“搬进楼房后经常有亲戚朋友来做客,邻里之间走动得也更加频繁了。”她说。

    同样在这个片区,提到以前居住的棚户区平房,魏颖不堪回首。小时候,这里是弯弯曲曲的巷道和杂乱无章的平房,没有上下水,更谈不上天然气,厕所是臭气熏天的旱厕。记忆中,因居住环境差她受过不少委屈,巷道离公交车站太远,居民们到车站不得不坐“黑摩的”,一个冬天的夜晚,搭载她的“黑摩的”侧翻到路边的雪堆上,她噙着眼泪回到了像冰窖一样的家,埋怨父母为什么住在这里。

    因住所太窝囊,亲戚朋友不愿意上门。魏颖找的对象也是这个片区的小伙子,两人1992年结婚时,不好意思请朋友来,“偷偷”地在家里办了喜事。有了儿子后,儿子经受着同样的尴尬和委屈,他越来越理解父母的苦楚了:“不能怨他们,他们也没办法!

    2010年,乌市天山区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这一民生工程,魏颖家低矮破旧的平房按同等面积置换了两套设施齐全的楼房。楼房竣工后还没入住,她就迫不及待地把好消息告诉了在内地上大学的儿子。

    天山区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张雄介绍,2010年至今,天山区先后启动实施了3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已累计征迁7300余户,惠及群众27900人。棚户区改造工程完善了许多重点区域尤其是黑甲山、跃进街桥西等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变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百姓生活质量。

    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平顶山片区管委会平顶山社区,居民赛买尔·居买说到居住环境的变化,立即竖起了大拇指:“党的政策太好了,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一直感觉这里偏僻落后,哪能想到家门口会有柏油路、公交车站、蔬菜配送点、技能培训点、儿童游乐园。

    走进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郁郁葱葱的大小绿谷和一栋栋高楼大厦,让头顶上的蓝天显得格外纯净。当采访车停到乌鲁木齐华源热力有限公司门口时,大家的脑海里跳出一个近几年和乌鲁木齐密切相关的词语——“蓝天工程”。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果,如同一个神话。我这个与供暖锅炉打交道多年的人感触最深。”乌鲁木齐华源热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建中说。

    站在和办公室一样干净的锅炉房里,吴建中用司炉工烧锅炉的变化,讲述着乌鲁木齐大气环境的变化。他说,20世纪70年代都是手工烧锅炉,铲煤、清渣、拉灰全是人力,满脸是灰;20世纪80年代末有了机械炉排,可以用卷扬机运煤,但还是很脏;20世纪90年代开始集中供热,可锅炉的热效率不高,而且脱硫、除尘不能达标。直到近几年乌鲁木齐启动新一轮“蓝天工程”,尤其是2010年用上了燃气锅炉后,锅炉的污染物减排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