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抓基层打基础成效显著

13.02.2015  11:16

核心提示:   “短短几年内,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气污染、改善民生、‘区政合一’改革等十个方面,创造了走在全国前列的成绩。

新疆网讯 (记者宋建华)“短短几年内,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气污染、改善民生、‘区政合一’改革等十个方面,创造了走在全国前列的成绩。

2月1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在乌鲁木齐市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暨“访惠聚”活动表彰动员大会上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穷尽一切办法,抓基层打基础,走出了一条符合乌鲁木齐实际的基层基础建设之路。

基层组织空前壮大

基层稳则基础牢,基础牢则首府兴。抓基层基础,市委市政府坚持从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的实际出发,锐意推进街办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从壮大基层组织做起。

2月份以来,在天山区南草滩街道,经常会有居民来送锦旗和感谢信,自从社区一年前成立至今,工作人员共调解劳务纠纷170余起,共计530余人次,涉及金额580万元。

南草滩街道位于城南经贸合作区,44余平方公里面积分布着大小800个工地,辖区2000余名居民基本由工地工人和单位职工组成,针对辖区调解劳务纠纷多的特点,在街道和社区成立了“讨薪中心”,从为流动人口服务做起抓稳定工作。

一年多来,有了街道和社区,这里的居民从不知基层组织是什么,到如今社区有什么工作,居民都会积极响应。

五年来,新建管委会街道24个、社区400个、派出所19个,使全市管委会街道达82个、社区达839个、派出所达121个,均比2009年增加了1倍左右。

社区工作人员普遍达50人左右,重点社区60人以上。

将2000余名派出所民警下沉社区,形成稳固的“一区一警”、“一区多警”的警务管理模式。构建了7万余人的群防群治队伍。

基层阵地大为改善

工预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抓基层打基础,市委市政府以改善基层设施环境和工作条件为重点,五年来投入80多亿元用于社区事业和阵地建设。

2月8日,在新华南路街道三桥社区,利用新装修好的办公楼,社区开展了系列“新春便民服务月”活动,利用老年活动室、儿童活动中心、培训室等开展了针对辖区儿童、老人的活动,并发动辖区商业机构为居民提供维修水电暖、上门剪发等服务。

社区居民孙庆东说,如今的社区成了小政府,啥事都能解决。

目前,除部分新增社区外,所有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均达到400平方米以上,每个社区(村)配有两辆便民服务和警务巡逻车,全市社区均达到了有人员、有编制、有阵地等“十有”以上条件。

同时,通过连续4次调整,将社区工作经费由原来的每年6万元提高到30万元左右,管委会、街道工作经费不低于120万元,赋予社区更多资源力量,做到“好人让基层当,好事让基层做”。

工作机制健全完备

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在过去几年内,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构建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先后下发了150多个文件,使基层基础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2月8日,和平路街道开始在辖区8个社区推广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末位淘汰机制。

一年前,在和平路街道体育馆路社区试点的末位淘汰机制,对工作人员各项服务工作都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通过调换岗位、扣发绩效工资等形式实行惩罚,并从社区纳编、经济奖励等方面进行奖励,极大激发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建立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采取集中轮训、领导授课、挂职锻炼等方式,着力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出台社区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办法,对583名优秀社区书记主任实行双向交流,对市区两级机关和街道、社区50余名干部实行双向交流,将2400名优秀社区公岗人员纳入事业编管理,将1.3万名社区自聘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连续3次提高公岗人员工资补贴标准,建立社区工作者管理激励机制,极大增强了社区工作者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严格落实基层工作责任制,加强日常考核和管理,对表现突出的及时表彰奖励,对责任不落实的及时调整处理,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防控体系更加严密

坚决打好反恐维稳这场硬仗,构筑反恐维稳基层防控体系是乌鲁木齐市极其重要的任务。

2月7日,在天山区幸福集社区,通过社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民警破获了一起盗窃案件,在两个月内,社区已通过数字化监控系统三次破获治安案件。

社区“四化”中的数字化支撑工作,让居民感觉更安全,也让社区减轻了工作负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基层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总目标、着眼点、着力点。设立“大政法委”体制和三级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建立日常应急响应和现场处置机制,形成了基层维稳常态化工作格局。

大力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四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社会管理和掌控能力。出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新格局。

创造出社区限时工作法、二维码管理等制度措施,实现了流动人口进出可控、动态管理,全面强化六个方面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维稳督查和常态化机制,及时消除防范漏洞和安全隐患。

群众工作明显加强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金石。抓基层打基础,市委市政府从加强基层群众工作做起。

从刚开始的“刺头”到后来的热心人再到社区每户居民出一元钱聘请管理院落的“一元院长”,在乌鲁木齐民族团结大院天山区团结西路社区74号院,艾尔肯·热合木吐拉在五年内完成了三个身份的转换,同时也见证了基层工作民生工作的变化。

74号院建于上世纪70年代,居住着11个民族275户居民,老院子、多民族杂居、流动人口多、没人带头, 5年前,这个院子路不平、灯不亮、下水不通、院子不干净、居民不团结。

2009年开始,社区将该院落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院落,路灯亮了、下水通了、院子干净了,又通过多种活动宣传民族团结,让这里成为了民族团结大院。

在基层基础工作中,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开展“民生改善年”活动,集中解决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强化群众面对面宣传教育,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两模范、双五号”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建立了市区两级机关对口包扶社区制度,拓宽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领域,采取建立便民服务队和“一厅式”办公、限时办结、预约服务等做法,积极为各族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访惠聚”活动取得实效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抓基层打基础,市委市政府从抓好“访惠聚”工作做起,为乌鲁木齐市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提供强有力支撑。

如今,在天山区胜利路街道新大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入户时都会拿着“入户神器”:社区楼信图,这张图用圆、线、点、三角和数字这5种符号组合在一起,将一栋楼的出租房屋面积、出租户年龄、户籍、族别表示清楚。

这是市经信委下派社区的工作组创新发明的楼信图,自去年7月份至今,经过不断修正完善,楼信图已成为工作人员人手必备的工具。

从201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开始不断选派机关干部下社区开展工作,2014年,乌鲁木齐市选派4528名干部组成955个工作组,进驻社区(村)开展大规模“访惠聚”活动。

访惠聚”工作人员与基层同志一块干、一块过、一块苦,协助社区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全力落实各项维稳措施,全面加强基层安全防范,打牢了反恐维稳的基层基础,真心贴近和融入群众,受到了各族群众衷心拥护。

访惠聚”活动中,包扶单位和下派干部共投入8700万余元,完成帮扶项目824个,帮扶重点贫困户1.4万户,开展文化科技惠民活动1.2万余场次,举办“去极端化”宣讲1.1万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