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居民:生活垃圾分类 习惯养成最重要

14.11.2014  14:04

乌鲁木齐市红山路亿和兴苑小区的居民将分类垃圾扔进智能分类垃圾房。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丁玲 罗立峰摄影报道)乌鲁木齐市城区日产垃圾量达3000余吨,而这一数据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虽然乌鲁木齐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末端处理垃圾的方式使得垃圾处理难度很大。

    2013年,乌鲁木齐市确定将天山区幸福路天福花园小区、沙依巴克区新农大家属院一区、高新区(新市区 )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水磨沟区双拥社区亿和兴苑小区定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不仅为试点小区配置了智能分类垃圾房,还为试点居民们发放家用分类垃圾桶以及环保垃圾袋。

    2014年9月13日起,乌鲁木齐市城管委(行政执法局)陆续在上述小区(学校)启动试点工作,作为最早启动垃圾分类的水磨沟区六道湾街道双拥社区亿和兴苑小区,经过2个月的试行,效果如何,对于这种全新的垃圾整理方式,500多户居民是否能够接受?

    11月13日,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同了解这2个月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变化。

     场景

    垃圾分类难在习惯养成

    垃圾分类口号虽然已经喊了很久,但真正实施起来,对于居民们来说依旧是件新鲜事。虽然现在小区里随处可以见到社区制作的垃圾分类宣传牌、海报,居民们手中也都有宣传册,参加过垃圾分类有奖问答等活动,但凡事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形,也正是在这些改变中,让居民们对垃圾分类有了真正的认识,深刻的了解。

    11月13日,双拥社区亿和兴苑小区的王桂兰在家整理垃圾,现在的她已经可以算是垃圾分类高手,但回想起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本以为将垃圾对号入桶就行,但没想到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还是闹了笑话。

    9月13日,王桂兰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领回标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便将垃圾桶分别放在厨房和客厅,并将发放的环保垃圾袋套上,家里的老垃圾桶算是彻底下岗了。“从领完垃圾桶,听了工作人员讲解,我才算是真正有了垃圾分类的概念。”王桂兰说。

    “有一次我在客厅吃苹果,吃完随手就将苹果核扔进了垃圾桶,扔完后突然反应过来,扔错地方了,又赶紧捡出来,跑到厨房扔进厨余垃圾桶。”王桂兰说。

    自从家里多了两个垃圾桶后,刘雁每次扔垃圾前会多一项工作,那就是快速判断手中的垃圾的类别。

    “以前也没那么多事,吃完饭,用抹布往桌子上一抹,所有垃圾都扔进一个垃圾桶,但现在,食物残渣和擦过嘴的餐巾纸要分别扔进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刘雁说。每天这么重复,刘雁已能将家中常见的生活垃圾类别分得很清。

    刘雁说,如果居民在家中扔垃圾都分不清哪个垃圾扔哪个桶里,那么小区里安置的智能分类垃圾房也就形同摆设了。

    这样的错误并不是一天就能改过来的,小区里的居民都是经过一段时期的适应才开始习惯垃圾分类。“刚开始虽说不是天天扔错,但稍不注意就会出错,不知道捡了多少遍才改过来的,现在算是慢慢适应了。” 居民杨德忠说。

     孩子成为垃圾分类主力军

    11月13日,居住在17号楼的杨德忠将家里的垃圾整理完,在送孩子上学时顺便扔掉。当走到智能分类垃圾房时,杨德忠将手里的垃圾袋递到7岁儿子的手中。接过爸爸手里的垃圾,小朋友将垃圾分别扔进智能分类垃圾房的各个垃圾窗口内。

    2个月内,这样的场景在杨德忠与儿子之间经常出现,而这也是杨德忠特意为之。除了在家垃圾分类时会让儿子参与,每次外出倒垃圾,他还会特意让儿子去。“以前儿子倒垃圾随手一丢,只要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就算任务完成,但现在不一样,经过这段时间,他也有了垃圾分类的概念。”杨德忠说。

    据了解,亿和兴苑小区内光是3岁至12岁的儿童有20多个,居民们除了自己动手分类,还会有意识地让孩子也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相对于我们来说,让孩子从小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对于以后整个社会推广垃圾分类都是有好处的。”刘雁说。

     反响

    居民:环境改善了

    两个月以来,因为垃圾分类的试行,居民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虽然出过状况,闹过笑话,但环境的改变让居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垃圾分类带来的益处。

    在垃圾分类试点之前,小区里有10个垃圾桶,全是开放式的。每次走到垃圾桶附近,味道很大。“以前不分类,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扔在一个桶里,特别是夏天,西瓜水有时候会流到外面。”刘雁说。

    自从有了智能分类垃圾房,居民垃圾分类了,封闭式的垃圾房更加干净。“垃圾房分为餐余果皮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在垃圾房旁边还设有一个大件物品回收栏。每天倒垃圾时,必须要走近垃圾房,垃圾房感应到有人靠近垃圾口的门才会自动打开。不仅很方便,小区环境也改善了不少。”杨德忠说。

     工作人员:运送处理方便了

    垃圾分类以后,只要垃圾房内的垃圾桶满了,都会自动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相应的清运工人。不同类型的垃圾也会运往不同的地方,使得垃圾清运处理效率提高。

    从源头上分类,减少了末端处理的压力,减少了开支。

    “以前所有垃圾都堆在一起,运送起来经常会弄脏道路,而且后续的分类工作量较大,所有垃圾混在一起,分类处理难度相对大。”乌市六道湾街道卫生科科长赵金龙说。

    据介绍,试点试行初期阶段,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分为干、湿垃圾,即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相对较少,一般居民就会将一些可回收的垃圾回收,卖给废品收购站。街道主要承担其他垃圾的清运,这部分垃圾相对而言是最多的,天天都要清运,送往大浦沟垃圾场。餐厨垃圾有人专门清运,送往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大件垃圾则被送往苇湖梁附近的垃圾场。”六道湾街道卫生科科长赵金龙说。

     相关阅读

    垃圾分类“有法可依

    2014年5月1日,上海市颁布《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一方面采取正向激励措施,开设绿色账户,用分类垃圾的行为来获得积分,再用积分兑换各种奖品。另一方面,对拒不执行垃圾分类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处罚。而这种措施无疑是让垃圾分类有法可依,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推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不光是要依靠道德层面的自觉,也需要通过外部的压力来进行约束,这种外部的压力就是‘有法可依’。”双拥社区党支部书记杜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