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天朗气清,白叶银枝举目间

14.01.2016  10:43

十二五”减排任务(制图/轩玮)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 王磊报道)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治理乌鲁木齐大气污染。一座边城的大气污染治理被提到国家层面实属罕见。

多少年来,这座城市曾一直戴着“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的黑帽子,很多人认为,乌鲁木齐冬季大气污染已积重难返。2012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背水一战、不留后路,实施了国内最大规模的“煤改气”工程。如今,乌鲁木齐从“灰头土脸”变成了一座生态宜居的新城,完成了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华美蝶变。

乌鲁木齐超额完成

按照《自治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乌市须削减化学需氧量19529吨、氨氮5431吨、二氧化硫62023吨、氮氧化物59924吨。

截至2014年底,“十二五”前四年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23421.98吨、氨氮4867.7吨、二氧化硫86710.05吨、氮氧化物61976.4吨,分别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119.9%、89.6%、139.8%和103.4%。

经自治区环保厅初步核算,2015年,我市也已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截至当年,氨氮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

来自市环保局的数据,2015年,乌鲁木齐优良天数313天,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年度“蓝天目标”完成。

回望过去这五年,让人不得不对这场以“煤改气”为代表的大气污染治理战役肃然起敬。

上下齐力,甩掉头顶“黑锅盖

雪白了,天也蓝了,让人忍不住多走几圈。”当2016年的第一缕阳光洒下,笑容也留在76岁的市民赵军强脸上。

赵军强是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曾在红山油漆厂工作,常年坚持去公园散步。赵军强说,以前的乌鲁木齐大街上随处可见冒黑烟的小烟囱,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煤烟味儿,就连路边的雪都附着着一层黑色颗粒。而如今,冬天常见到蓝天白云,心情特别好。

多年前,这座城市一度因“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而闻名。尤其在每年长达6个月的供暖期内,城市上空如同顶着一个“黑锅盖”,雾霾笼罩、空气污浊。赵军强回忆,那个时候,出门必须戴口罩,有时登上红山远眺,整个城市笼罩在一层厚厚的“黑锅盖”下,让人痛心。

为消除这个“心肺之患”,自1998年起,乌鲁木齐启动实施了“蓝天工程”,此后多年亦付出了艰辛努力,但成效并不明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曾在2010年承诺:“要在四五年时间内,解决乌鲁木齐大气污染严重问题。

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明确表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治理大气污染,还首府一片蓝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一场规模空前的治污攻坚战就此拉开序幕。

2011年,乌鲁木齐新增热电联产供热面积1080余万平方米,新增燃气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1030余万平方米;2012年,一举摘掉了“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的帽子;2013年,实施热点区域燃气替代供热项目,新增燃气供热能力5000万平方米;2014年,乌鲁木齐收获了310个“蓝天”;2015年,首府再接再厉,用313个“蓝天”,交上治理大气污染的满意答卷。

对症下药,拔掉排污“钉子户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开启了新疆科学发展的时代大幕。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面是全市上下对经济发展的强烈愿望,一面是不堪重负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与环境的艰难抉择面前,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全市各族群众生存和健康得不到切实保障,发展成果何谈由人民共享?

在无法改变乌鲁木齐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的情况下,要想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只有改变燃煤型供热结构。”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李新生说,总结过去开展“蓝天工程”的经验教训,要从根本上解决乌市冬季大气污染问题,必须釜底抽薪,另找其他清洁能源代替。经市委、市政府综合考虑、科学决策,最终决定采用天然气供热。

2012年,乌市历史上规模空前、建设速度最快的“煤改气”工程启动。当年,全市完成了189家供热单位燃煤锅炉的天然气改造任务,拆除大小燃煤锅炉1.7万余台,新建燃气锅炉960台1.84万蒸吨,铺设燃气输配主支管网250公里,实现替代燃煤供热面积1.16亿平方米。改造后,城市天然气供热比重由过去的22.2%提高到76%。

2013年,乌鲁木齐继续扩大“煤改气”成果,新建改扩建80座燃气锅炉房,新装大型燃气锅炉250台5500蒸吨,建成南部集中供热及配套燃气管线55公里,新增燃气供热面积5000万平方米。

煤改气”工程的实施,使全市共减少燃煤消耗1200万吨,累计减排污染物23.9万吨,其中减排二氧化硫15万吨、氮氧化物5.8万吨、烟尘3.1万吨。在煤炭运输、存放、使用及灰渣外排全过程的粉尘、扬尘排放的减少就高达10万吨以上,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综合施治,打响蓝天“保卫战

空气质量的向好,也让客居首府的人们感受良多。

兰州来疆务工的马宏江在乌鲁木齐生活五年了,而这五年,给马宏江带来的感受是:乌市的蓝天越来越多了。

在马宏江的记忆中,以前,乌鲁木齐的天空看起来都是雾蒙蒙的。这些年,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蓝天白云时常可见。他也曾在媒体上看到,乌鲁木齐已经是全国首个气化省会城市,还获得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真希望我的老家也变成这样。”马宏江说,他和妻子越来越喜欢现在生活的这座城市,他们商量着在乌市买房,以后就在这里定居了。

在实施“煤改气”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实施推动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和工程项目,积极架构“绿色价格体系”,实施脱硫除尘、脱硝电价等一系列措施,为绿色发展提供了经济体制保障。

五年来,乌市累计投资454亿元,实施126个重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建立了“治、气、搬、停、限、控”多措并举的治理机制。“十二五”期间,乌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超额完成任务,污染物减排量和减排强度连续四年全疆第一。

如今,首府市民的蓝天梦成真!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起点上,我们追逐蓝天的脚步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