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地产新品蔬菜如何端上大众餐桌?

03.12.2015  03:39
原标题:地产新品蔬菜如何端上大众餐桌?

11月25日,在水西沟镇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乌鲁木齐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养生菜”的生长情况。(记者 寇凝摄)

5年来,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闸滩村的农户刘江丽一直在尝试种植新品种蔬菜,她种植的黑色西红柿,一公斤卖到了32.8元,即便价格是普通西红柿的5倍以上,她说还在亏本。

近几年,乌鲁木齐共引进120种“新奇特”新品种蔬菜,不断丰富市民菜篮子。但由于成本、技术等因素制约,很难大规模从田间走到餐桌。

冬季乌鲁木齐80%的蔬菜需要内地供给,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地产新品种蔬菜能否大步快走,快速形成规模,丰富市民冬季餐桌。

成本制约 种植新品种蔬菜风险高

2010年,刘江丽开始试种“黑番茄”(樱桃西红柿的一种,名叫紫皮球)。当时,她以每粒2元的价格购买了3000粒种子,这是种植一个大棚的量,但因温度、湿度和土壤把握不准确,出苗率不足五分之一,不但没挣上钱,反而赔了人工等成本。

即便如此,刘江丽也未放弃种植新品种蔬菜。2012年至今,她还尝试种植过香蕉西葫芦、野菠菜、马蹄莲、蒲公英、薄荷等多种菜,除酒店订单种植外,均不敢大量种植,因为她只有两个大棚,不敢把希望全部押在一两种菜上。

我们这样的小农户承担不起太大的成本。”2日,刘江丽坦言,这是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品种蔬菜的引进和培育需三年以上才能进入推广环节,引进蔬菜需了解其对当地环境的适应度和研究生长规律。如花菜类在30℃以下环境种植为宜,茄果类要在较高温度的区域种植等。目前新引进的蔬菜大多还处在试验培育阶段。

和刘江丽一样,被成本挡住脚步的还有乌鲁木齐市丰庄韭园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有4座温室大棚,重点种植韭菜、韭黄。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周乐文说,他们也考虑过种植新品种蔬菜,但种植风险高,进入超市和市场的还需要高额的进场费,以及需要检验报告等繁琐的手续。

种植风险过高,成本难以控制,小打小闹尚有顾虑,更别说向规模要效益了。

研究农村经济的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刘维忠表示,乌鲁木齐市数百家蔬菜直销点,已为农户和消费者搭建了桥梁,他建议新品种蔬菜农户成立合作社,与直销点对接,也可与各大型社区联系,定时定点销售,可省去进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