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地下停车场缘何遇冷?

30.07.2015  14:48

  地面停车场挤不进去,地下停车场不愿进去,是车主患有强迫症,还是车场服务设施差异过大?记者在调查后为您给出以下答案。

    7月28日12时,在光明路世纪金花时代广场地下停车场,不少停车泊位闲置。

    新疆网讯(记者张莉 魏向阳摄影报道)7月28日,记者跟随市机动车停车秩序整治督查组,走访了部分停车场。其间发现一些商场、超市配建的地下停车场门庭冷落,而地上车位一位难求。

    是什么原因导致车主“宁愿地上车位抢一寸,不在地下车库占一尺”?7月29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象:地下车场,使用率低

    29日11时,记者来到光明路时代广场地下停车场看到,场内闲置车位很多,从此地出来后,则是另外一番场景。

    商场门前占道停车场已停满了汽车,同时还不断有人询问管理员是否有空位,一些不甘心的司机在场内来回绕圈,伺机占位。

    停车场负责人马辉表示,该停车场共有800个车位,地上200个,地下600个。地下停车场中,有40%的停车位是附近沿街单位办理了月卡、年卡所用。除去租赁的车位外,可供临时停放的泊位有200余个。

    马辉说,“一天下来,地上停车场周转率要比地下高出两倍以上。

    据了解,乌市地下停车场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宾馆、饭店、商超等处,使用率均不是很高。

    29日,记者探访了中山路、友好路、红山路、西八家户路等地下停车场发现,车位利用率实际上并不高。

    症结:利益驱使,停车不便

    2013年12月25日,我市执行《关于调整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停放服务差别化收费标准的通知》,市内城区划分为一、二、三类区域,按照“中心区域高于边缘地区、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高峰时段高于非高峰时段”的原则,实行“差别化收费”。

    一类地段白天首小时6元,地下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场停车费每车首小时4元。二类地段白天首小时5元,地下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场停车费每车首小时3元。

    中山路一位停车场经理坦言,由于地下停车场收费比地上便宜,收回来的费用弥补不了损耗,企业为了盈利会自用、关闭或改为它用。另外,车辆进入地下车库后会发生一些碰擦事故,停车场也不愿意惹麻烦。

    另据记者了解,停车场单位会给收费员制定一个收费数额,而超出的一小部分则拿出来作为补贴。虽然金额不多,但这种小奖励能够调动起收费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利益驱使下,收费员宁愿引导车辆停在地面车库,每小时多赚取那两元差额。

    在某地下停车场,记者先后采访了20位车主,13位感觉停到地下麻烦,没人主动引导,还有就是驾驶技术不过关害怕。7位说如果知道地下车库有空位会停到地下。

    “逛街逛商场、休闲,谁不想把车停近一些。”市民王小虎说,地下停车不方便、不知道哪有地下停车场对外开放、没见有人引导也是车主不停地下车场的原因。

    破题:价格杠杆,调节失衡

    我市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在新兴街、南湖、中山路等地投资修建了7座立体停车库,可提供停车泊位数2600余个。以光明路和新华北路交会区域为例,该片区共有3处对外开放的地下停车库,可提供泊位近千个,除去本单位占用、租赁的泊位,也可对外提供600余泊位。

    但“上热下冷,停车难”的问题为何仍未得以有效解决呢?

    市停车场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差别化收费的目的就是引导车辆入库停放、入室停放,引导车辆进入地下停泊,打破地上地下停车“冷热不均”的失衡状态。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场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为辅,减少占道停车,中心城区不允许占道停车的格局。

    “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调整差别化服务收费,转变市民出行方式,利用闲置的空间,提高配建停车位使用率和经济效益,这也是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该负责人说。

    为此,近年来,我市实行了“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场、调整差别化收费政策、组建机动车停车秩序整治督查组”等措施。

    同时,乌市正在通过“加强停车场服务引导工作,对地下停车场进行摸底,加强收费价格公示”等一系列政策,逐步提高地下停车场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