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县 牧民哈力:解开“疙瘩”奔小康

05.10.2015  10:33
          现年63岁的哈力·乔汗是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灯草沟村牧民。他说,今年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他的草场变成生态旅游景区的10年。
          10月2日,哈力带着记者来到家门口的国家5A级景区天山大峡谷,边走边回忆往事。
          当初拒绝旅游开发
          从南旅基地新落成的天山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出发,走景观大道穿行。市重点景观工程板水大桥正在施工,县重点景观工程十二连湖已现雏形。
          “这里以前就是河道,也是荒滩。”哈力曾当过30年的灯草沟村委会主任。看到眼前的一切,他不禁赞叹:“变了,这里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变了。
          “这里是2003年开始开发的,当时很多村民都反对,怕破坏我们的草场。”哈力说,他也是当初的反对者之一。
          在牧民们看来,草场是祖辈们留下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当开发商第一次去牧民家里做宣传时,牧民们都不答应,怕给出草场,会断了生计来源。
          转变思想改变命运
          “在山区见山开路,遇水架桥,要把这里打造成生态森林公园,牧民可以由以前单纯的放牧生活,向接待游客转变,租马、给客人租毡房……”没过多久,景区的详细开发方案在村里流传开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牧民们心中的疙瘩慢慢打开了,对未来有了畅想,开始想景区开发后自己能干什么。
          灯草沟村有牧民1000多人,旅游开发后,有些牧民自己在景区搞旅游接待,有些则选择在景区上班。
          哈力有4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都在景区从事旅游接待。“牵马、租毡房、给客人做手抓肉,一年的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哈力说,在景区上班的农牧民每月也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哈力说,十年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现在是人均1.2万元。
          “两居工程”让牧民从游牧生活定居下来;景区路修好了,以前娃娃上学要骑四个小时的马,现在仅坐半个小时的车;以前牧民骑马,骑摩托车,现在出门都是小汽车……如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以前怎么也没想到。”哈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