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县深入推进民族宗教工作综述

24.04.2015  13:30
          用好“五把钥匙”深化“去极端化”工作           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疆和以德治疆相结合,用好“五把钥匙”,最大限度地将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说,锁就像是一个问题,钥匙就是一个答案。
          “五把钥匙”最早是在2014年1月17日自治区“两会”上初步提出的。2014年10月3日、10月10日,张春贤书记在吐鲁番、伊犁调研时完整地提出了“五把钥匙”理念。2014年11月,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将“五把钥匙”正式写入全会文件中。
          “五把钥匙”是自治区党委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
          乌鲁木齐县是首府唯一直辖县,全县总人口62617人,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0127人,占总人口的64%。有宗教场所53所,信教群众多、宗教活动场所多、宗教教职人员多,“三多”特点突出。
          按照区市两级党委、政府的部署,乌鲁木齐县委、县政府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蔓延、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为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用好“五把钥匙”。
          ――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把学习贯彻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与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梳理近年来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把学习贯彻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与梳理工作思路结合起来;三是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检验工作成果结合起来。
          ――抓好“五个落实”。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认真落实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创新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宗教场所“去极端化”宣传教育。采用小品、聊天、宣讲、结对子、融情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了民族团结教育“声音入耳、画面入眼、政策入脑、思想入心”的目标。统计显示,全县发放宣传单2万多份。制作板报86块,受教育群众4万多人。
          二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认真落实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主要做法是创新载体,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加强县、乡镇、村(社区)干部的培训;加强爱国宗教人士的培训。全年组织宗教场所“去极端化”宣传活动30多场,约500多名干部、宗教界人士参加各类培训。
          三是认真落实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在5A级景区天山大峡谷举办了别具民族风情的回族婚礼和哈萨克族婚礼,原生态展现新疆的民俗风情,弘扬一种健康向上的民俗和文化。还将“哈萨克族木质餐具工艺、狐狸皮帽子工艺”两项非遗项目进行申报。
          另外,还组织纳吾鲁孜节活动,哈萨克族歌舞、乐器轮番上阵,展现民族特色,打造哈萨克民族风情游。举办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节目及传统文体项目的比赛与清真美食节,建立民族刺绣基地。
          四是认真落实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深入开展了“双五好”创建活动,制定了《乌鲁木齐县开展“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和“五好”宗教人士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双五好”创建率达到51%。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乌鲁木齐县宗教界“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发放了《乌鲁木齐市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宗教极端思想的十五种表现形式》的宣传材料。
          五是认真落实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加大制止非法宗教、抵制宗教极端思想专题宣讲活动力度,确保依法正常开展各种宗教活动。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销售点进行检查,坚决查禁各种非法宗教出版物和宣传品的传播和销售。
          ――强化“三个抓手”。一是落实“三管两制一负责”(管场所、管人员、管活动,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制、与宗教人士谈心制,领导干部负责制);二是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健全民管会等组织机构,完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制度体系;三是开展好“一反两讲”(反分裂、讲法制、讲秩序)和“四个认同”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去极端化”工作关系争取凝聚人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乌鲁木齐县在推进民族宗教工作中用好“五把钥匙”,齐抓共管、综合发力,一定能够推进“去极端化”与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乌鲁木齐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