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县:共享发展,增进农牧民福祉

08.11.2015  17:57
          工作组的住村帮扶、政府的政策项目扶贫、精准扶贫……一系列的扶贫措施让曾经的贫困村经济迅速发展,农牧民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如今,乌鲁木齐县还要依靠当地的旅游资源来增加农牧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对于首府的一个旅游经济收入占比30%的涉农区县来说,让农牧民依靠旅游提高经济收入则是一个有效手段,以此共享发展,增进农牧民福祉。       
          住村扶贫帮困
          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从2014年起,按照自治区统一安排,乌鲁木齐市开展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挑选优秀的机关干部住村帮扶。来自乌鲁木县水电林业局的干部朱红军带着工作组成员住到了甘沟乡的贫困村天山村。
          在天山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栽植了杏树,又名“杏花村”。之前,政府为了帮助当地村民提高收入,为村民免费发放杏树苗。
          “村民的思想没有转变,尽管是免费发放苗木,可农牧民疏于管理,或者不成活,或者不挂果。”朱红军说,工作组随即在村里帮扶了两个示范园,今年这两户示范户的收入占到所有收入的50%以上。
          说起下一步提高村民收入的思路,朱红军说,要继续提高村民的自身素质,要让村民明白,虽然林果经济见效慢,但效益高,通过培训让农牧民掌握林果种植的技能。
          如今,乌鲁木齐县有56个市、县两级组成的工作组住村,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除工作组扶贫帮困外,还有政府的政策扶贫和项目扶贫。
          自2013年以来,乌鲁木齐县针对全县41个行政村中有11个村是贫困村的实际,争取扶贫项目资金529.3万元,实施了5个村的扶贫开发,协调市国资委联系乌鲁木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与11个贫困村建立“一对一”帮扶对子,为各村捐款300万元进行项目、生产、就业帮扶,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28期,共有672人参加了技能培训。
            提高扶贫实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
          近年来,乌鲁木齐县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牧民阿尼瓦尔·加合巴尔就是受益人之一。
          现年53岁的阿尼瓦尔·加合巴尔居住在甘沟乡东风村,距乌鲁木齐市区50公里。3年前,他所在的村子是一个县级贫困村,他家是村里低收入家庭。
          “我妻子身体不好,干不了活,要常年吃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孩子放弃了考大学。”说到这些,阿尼瓦尔·加合巴尔心里有些遗憾。他说,2012年,乌鲁木齐县将他家纳入扶贫计划,帮助他建设新农村住房。
          得到帮扶后,阿尼瓦尔·加合巴尔先后购买了40只生产羊,去年纯收入就达2.3万元。挣上钱了,按着城里人的样子,给大儿子装修了新房。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虽然你们现在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但一定要充满信心,在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尽快脱贫致富,也希望你们得到帮扶后,大力宣传党的好政策,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阿尼瓦尔·加合巴尔说,这是2012年过古尔邦节的时候,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在看望慰问他时说的话。
          从帮扶计划实施到现在,三年过去了,阿尼瓦尔家也有100只待出栏的羊了,大儿子娶了媳妇,他也抱上了孙子。他说,要靠勤劳继续提高生活水平,还要带动其他的贫困村民致富,过上幸福的日子。
          像阿尼瓦尔一样,他所在的东风村也得到了精准帮扶。曾经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产业结构单一、脱贫工作起步艰难的东风村,经过这两年的规划发展、惠民政策的落实,人均收入从3年前的8000元上升到1.3万元,并且建成了居住、养殖两分离的新农村模式。
          对于乌鲁木齐县来说,下一步的工作则是依靠当地的旅游资源,共享发展,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村党支部书记阿衣提汗·吾拉孜汗说,现在我们贫困村的帽子可以摘了,下一步要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搭上附近菊花台旅游景区的顺风车,开农家乐,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