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你早!

16.04.2015  13:35
          发行员的一天一位发行员、一种态度、一份付出、一个承诺

  

  3月30日6点19分,在桂林路,发行员高立国帮助妻子孙希云把报纸码放在自行车上。(本报记者蒋晓摄)

            一份报纸出炉,被送到读者手中,要经历新闻采写、编辑、校对、发排、印刷等诸多环节,而发行投递,正是报纸到达读者的最后一个环节。
          高立国、孙希云夫妇是乌鲁木齐晚报的两位发行员。和他们一样,在首府26个晚报发行站的近500名发行员,每天都要在黎明前出现在首府的大街小巷,他们投送的每一份报纸,传递着一份来自党报的承诺和一张报纸31年的情感与温度。
          4月2日,连继续几天的春雪让气温降到零下7度,乌鲁木齐晚报报道当日积雪厚度超过20厘米。这样的天气对高立国、孙希云夫妇来说,注定要比平时紧张一些。一种态度
          凌晨4点30分,44岁的孙希云醒了,这是从事乌鲁木齐晚报发行工作3年来养成的习惯,丈夫高立国这个习惯养成的时间更长,已有12年了。
          简单洗漱,顾不上吃早饭,他们就从位于水泵厂附近的家向桂林路发行站出发。
          与此同时,一辆满载着当天《乌鲁木齐晚报》的送报车从位于九道湾路的乌鲁木齐晚报社印务中心开了出来。
          5点左右,高立国夫妇来到桂林路发行站时,送报车也刚到,16个发行“小伙伴”先把报纸从送报车上卸下来,然后把报纸分类码放、清点数量、整理页面。发行员们或席地而坐,或半蹲着,右手手指飞快地摊开报纸,左手在报纸中来回穿插将报纸分叠。
          1984年元旦,第一张《乌鲁木齐晚报》诞生之初只有铅字排版印刷的四个黑白版面,现在晚报已经成为日常出版量为48个版的全彩报纸。
          高立国记得,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当天,一份晚报共有208个版,乌鲁木齐晚报创下了日出版量的新纪录。
          高立国说,晚报在重大节庆期间,版面增加,为了不影响投递,会在前一天告知读者报纸送达可能会晚点。这样的提示看起来虽然是“公事公办”,但反映出的,却是一家媒体在小节上的态度。
          这种态度也鞭策着高立国在工作中更加细致、更有效率,在插报纸的时候,高立国不时看一眼外面,天气的变化肯定会影响投递效率,他只能加快速度。一份付出
          不到七点,高立国把足有半人高,重30多公斤的报纸固定在自行车上,孙希云出发了。高立国的报纸则有600多份,重量和高度也是妻子的一倍。
            在路上高立国遇到刚出门的张俊杰,这位订晚报十多年的老订户对高立国说:“这么大的雪,多穿点衣服!
          这一句朋友式的寒暄,让高立国心里感觉很热乎。
          天冷路滑,孙希云要到达投递的片区要爬两个山坡,她推着自行车费力地穿过北京南路,再顺着贵州路走到阿勒泰路上,目的地终于要到了。
          第一份报纸是给沿路的一家商户,投递的时间是七点。“一般来说第一份报纸是六点五十投到,今天有点晚了。”孙希云说。
          准确及时的送达报纸,是每个发行员的使命。孙希云清楚地记得每一个订户的送达地址。
          在乌鲁木齐晚报创刊初期,报纸一直由邮局代发,而到1988年,乌鲁木齐晚报社成立了全疆首家自办发行站,如今,发行站的数量已从创建时的7个增加到了26个,发行不仅覆盖了整个乌鲁木齐,还到达了昌吉市、阜康市、五家渠市等周边地区。
          今年,《乌鲁木齐晚报》日发行量提升到了30万份,这些报纸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孙希云这样的发行员,送到了订户的手中。一个承诺
          雪后的山坡非常湿滑,孙希云双手抓着自行车,放慢了脚步。连续两个山坡,让孙希云出了汗,她将自行车停在三层自建房门前,快步跑上二楼,口鼻里哈着白气,把报纸轻声塞进投递箱。
          作为乌鲁木齐市委机关报,31年来,乌鲁木齐晚报一直秉承着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用主流声音讲述市民生活”的办报宗旨和“用新闻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媒体责任,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传达给市民。这也是孙希云和丈夫高立国选择乌鲁木齐晚报发行员这份工作的原因。
          高立国一直负责医学院片区的投递。他说,刚开始他每天要投送300份报纸,但当时订户的密度小,覆盖面积大,所以每天要跑很远,时间也比较长。如今他每天要投递600多份报纸,主要围绕医学院家属院、新医路、西八家户片区,从中不难看出,乌鲁木齐晚报的覆盖密度,比以前更大了。
          记者做了一个小小的计算,高立国每天早上从家到发行站大约3公里的路要走20分钟,从发行站到送完60公斤报纸,需4个小时,每天行程大概20公里。
          而高立国只是乌鲁木齐晚报发行员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为了让读者能够及时收到报纸,将最新的权威信息传递给千家万户,沿着凌晨的路灯奔波在大街小巷,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风雪无阻,只为兑现一个党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