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非遗文化添彩“美丽乡村”

29.12.2015  11:56


三联索面

杭州日报讯(通讯员 骆金伟 驻临安记者 管光前)湍口镇的三联索面、洪岭馒头;太湖源镇的指南太平灯、晒秋;太阳镇的五凤朝阳;锦北街道的骆氏针灸、吴马双龙、彭祖养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闪耀在临安民间的文化遗产被发现、挖掘、整理,并在保护中得以传承、弘扬。这得益于临安在杭州全市乃至全省创新打造的镇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

临安是我省17个非遗综合试点县(市),非遗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临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三美临安”的建设目标,在精心扮靓“一廊十线”的过程中,临安大打“文化牌”,对各地文化遗产的整理挖掘和保护,成了重要抓手。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理念,临安以非遗“高产区”湍口镇为破题点,创新性地将非遗保护的基点由县市级下沉到镇街层面。

2014年10月,杭州市镇级非遗名录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湍口镇迎丰村举行,湍口镇成为杭州地区开展镇级非遗名录工作的试点镇。今年,临安决定在全市18个镇街全面铺开镇级非遗名录发掘保护工作。

临安市文广新局制定了“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普查分类范围、名录申报标准等,并将镇级非遗名录工作纳入市政府对镇街文体工作年度考核事项。

非遗保护,发现为先。临安在各镇村建立了规模达600多人的非遗普查员队伍,并对他们开展集中培训。还邀请省、杭州市非遗专家和本地以及镇街非遗部门组成指导组,走进各村,看第一手资料,现场把脉,手把手指导,梳理有价值的非遗线索。

在“上下其手”的合力作用下,一批批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相继挖掘。今年以来,临安全市非遗普查共收集重点调查表5000项,新发现项目2000项。还征集到实物352件,陈列176件。光湍口镇就发现线索1300条,其中有价值线索(项目)313条。

一批批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也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三联索面,湍口镇三联村成功举办了索面节,“三联索面”正在积极申报杭州市级非遗;指南村也挖掘出指南太平灯、晒秋、指南山传说等,为“指南红叶小镇”建设添彩;“清明钱王祭”成为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太湖源景区、浙西大峡谷景区成为杭州市首批非遗旅游经典景区……

目前,临安共有6项镇级非遗被纳入临安市级非遗名录,正在申报杭州市级非遗。全市新增23位临安市级非遗传承人,11人成为杭州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传承人数量列杭州地区首位。

截至目前,临安已有2个国家级非遗名录,17个浙江省级非遗名录,30个杭州市级名录,临安市级69项,镇级超过100项,每个镇至少有5个镇级非遗名录。临安市是浙江省首个建立五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的区县市,在各个镇街全覆盖镇级非遗名录,国内也属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