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中秋节志愿者扎堆服务遭质疑

11.09.2014  11:33

    逢年过节,孤寡、空巢、高龄老人家,总会有源源不断的志愿者登门,为其送上果蔬,打扫卫生。(资料图)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苏璐萍 卢子摄影报道)“好了吗?这样可以吗?”一企业工作人员问。“可以了!”一媒体记者看了看刚拍完的片子。“行!那院长我们还有点事,先走了!”工作人员找到老年公寓院长告别。

    随后,正在擦玻璃的大学生志愿者也相继跟着撤了。老人们望着擦了一半的玻璃有些不解:“这帮人到底是干嘛的?

    这是2013年中秋节前夕,发生在乌鲁木齐市一所老年公寓里的真实的故事。当时,企业打电话说过节了,想带上志愿者到老年公寓搞些公益活动,打扫打扫卫生,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想企业来了后,又来了一批记者,呼呼啦啦一帮人一进门,又是指挥、又是导演,拍完照后,放下慰问品就走了。

    2014年中秋节,不少老年公寓婉言谢绝了一些企业的“好意”。他们认为,关注弱势群体是好事,但他们更希望公益志愿服务能长期化、专业化,不流于形式。

    近日,记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不少企业、单位、个人将“公益志愿服务”等同于“献爱心”,而在内地很多城市,“公益志愿服务”已涉及到各个领域,它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都是免费的,而是由政府、企业来埋单。

    讲述

    志愿服务遭“嫌弃

    9月4日,在乌鲁木齐市沙区一社区闲聊时,工作人员说起了一件让她左右为难的事。“又到中秋节了,企业找到社区,说要慰问辖区养老院的老人,买了些东西,还找了些志愿者。”该工作人员说,她一听,这事靠谱,说来说去都是老人受益,于是拨通了辖区一家养老院院长的电话。

    “院长,我们这里有家企业想慰问一下咱们那的老人,顺便帮着干干活,你看……

    “哦,我们两天前就已经把卫生打扫完了,中秋的月饼也准备好了,企业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就不麻烦你们了。

    话还没说完,就被谢绝了,打完电话的工作人员心里很不是滋味。养老院不行,那就去辖区空巢、孤寡老人家吧。她又联系了辖区几位年纪较大的老人。其中就有一位空巢老人直白地说,他不喜欢这样的慰问形式。让他最无可奈何的是,有一年的重阳节,碍于社区“中间人”的面子,他连续见了4拨志愿者,光脚就洗了4遍。

    “第二天我就上报纸了,儿女从外地打来电话,问我是不是缺啥,是不是给我的钱不够花,还是他们谁惹我生气了,总之就是看到报道,感觉他们没尽到做儿女的责任。”老人说,儿女不在身边,平日里要是有志愿者能陪他说说话,帮他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他真的很高兴,但要只是在过节时走过场那就算了。

    说到底,养老院也好,孤寡老人也罢,诸如他们这类的弱势群体,其实并不是抗拒公益志愿服务,而是希望有那么一支团队,能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