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记者眼中的十三冬

14.12.2015  14:14

    

中央媒体记者眼中的十三冬 十三冬站在高台上准备起跳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婷报道)12月7日—10日,中央媒体采访小分队马不停蹄地采访十三冬,先后来到自治区冰上运动中心采访赛事的筹备情况,走进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和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了解新疆冰雪资源,来到学校看学生在雪地拔河、踢足球,赶往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参观全民健身活动、观摩毛皮滑雪板的制作工艺,对十三冬有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他们眼中口中的十三冬是怎么样的?

    “新疆的全民运动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在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采访时,看着一群身穿传统民族服饰的哈萨克族青年脚踏毛皮滑雪板穿梭在雪海间,中央电视台记者赵建彤激动不已:“太有意思了,我要做个体验式报道。”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穿上毛皮滑雪板,赵建彤一边试滑一边做报道。因控制不好雪板,几次都险些摔倒,可她依然兴致勃勃地感受着。

    “这种体验是我从没感受过的。新疆除了丰富的冰雪资源,还有厚重的滑雪文化,这为助力十三冬又添上一笔人文色彩。”赵建彤说道。

    下午,将军山滑雪场上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80名中学生在教练的带领下学习滑雪。

    “我们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对阿勒泰市18000名中小学生进行滑雪轮训。截至目前,我们已培训了近7000名学生……”阿勒泰市旅游局局长史志强向记者介绍着。

    “这些培训是免费的么?”“学生一年能保障几次上冰学习?”“什么时候开展的这个培训?”记者们时不时地抛出问题。

    “在这几天的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新疆人民对体育的热情,不仅是参赛队员,连青少年都很钟爱体育运动。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观看庙尔沟中学孩子们在雪地拔河、踢足球时,孩子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感染了所有人。这么小的孩子都会滑冰,而且滑得很好,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特别好,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感到新疆的全民运动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人民日报记者刘硕阳说道。

    “十三冬已经站在一个高台上准备起跳

    “第一天采访新疆体育局党组书记李光明时,他说的第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那就是‘新疆办冬运会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它的价值有可能超越体育本身’。举办全国冬运会不局限于竞技体育范畴,还要借助这个大平台、大窗口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新疆的发展变化、新容新貌。我在采访中感受到,大美新疆已经站在十三冬高台准备起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黄光辉说。

    对新疆,他并不陌生,但对开展冰雪运动,有些好奇。他说:“一说起冬季运动,人们首先会想到东北。到这里参加报道,我一开始挺好奇的,但来这后可以用‘震撼’来形容,特别是十三冬场馆建设从无到有成效显著,卫生环境、交通安全等等也都做得很好。虽然是第一次举办这么大的赛事,但在场馆建设、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已经吸取了前几届冬运会的经验。新疆为十三冬打造了国际一流冬季运动训练基地,推动实施3亿人上冰雪战略,服务了新疆冬季运动普及发展,推动了新疆冬季旅游。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新华社记者郑直,他说:“通过采访,我觉得新疆确实具有这样的实力来举办冬运会。第一站去了冰上运动中心,其场馆建设及专业性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影响。这次冬运会展示的不仅是体育,也是新疆的整体形象。

    “新疆冰雪运动向‘西拓’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中央媒体采访小分队首站就来到自治区冰上运动中心,“国内仅有、亚洲一流、世界领先”的场馆建设让记者们感受颇深。大家纷纷表示,新疆在打造现代化、高科技含量的场馆时,也很注重节俭高效的办赛理念。

    “一个全国性的运动会不能只办成竞技性的赛事。”中国青年报记者慈鑫说。在采访中,慈鑫对场馆赛后规划和利用、青少年冬季运动的开展、新疆冬季旅游产业等特别关注。

    “运动场馆的赛后利用一直是个难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在赛事没开始前,新疆已做好规划,考虑到了全民健身的利用,而不仅仅是针对运动员训练发挥场馆的作用,这体现了节俭高效的理念。”慈鑫说。

    “十三冬将福州青运会的相关物资接过来,也体现了节俭办会的原则。”中国体育报记者季雪峰说。

    除了这种感受,采访小分队记者感受更深的是新疆冰雪运动无论在硬件设施、文化底蕴、全民参与等方面对中国冰雪运动的“西拓”起到了助推作用。

    “参加十三冬前期报道,让我对新疆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原来不了解新疆在冬季运动方面的实力,这次来挺受震撼的。从我看到的情况来看,无论从冬季项目的竞赛水平还是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方面都具备了非常好的条件。发展冬季运动,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北冰南展西拓’的战略构想。北冰南展做了很多年了,在西拓方面,新疆的潜力很大。而且通过办十三冬,新疆也在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培养人才。这也是新疆发展冬季运动、促进体育事业新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黎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