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货运班列效应凸显

03.02.2015  14:06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杨 马伊宁报道)1月31日下午7时,编号为817111次的新疆—中亚(乌鲁木齐—阿拉木图以远)国际货运班列(以下简称中亚货运班列)满载着41个集装箱的货物从乌鲁木齐火车西站集装箱堆场驶出。这是2014年3月以来,新疆成功组织开行的第58列中亚货运班列。伴随着新疆—土耳其货运班列、新疆—格鲁吉亚货运班列的开行,丝绸之路西行国际货运班列的队伍日渐庞大。然而,在众多班列中,开通时间最长、市场化程度最高、已成常态化的中亚货运班列当之无愧成为翘楚。在其带动下,新疆原有的物流格局被重新改写,新疆向西开放的速度再次跃升。

    疏通向西物流“经络

    1月23日,2520吨钢材“”上中亚货运班列,从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八钢”)501仓库出发,一路向西,前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也是自2014年3月中亚货运班列开行以来,新疆首次使用整车运输出国货物。

    对于八钢来说,这趟班列打开的不仅是一条向西运输的大通道,更开辟了一条企业产能转移、向西发展的“光明之路”。

    八钢贸易部经理王学斌说,目前,国内钢铁市场的行情“愁云惨淡”,产能过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目前正在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的需求量非常大。“中亚班列的开通,恰好让产能过剩的钢铁企业拥有了‘走出去’的机会。我们不仅能借此完成产能转移,还能进一步扩大企业在中亚各国的影响力,为今后其他产品向中亚地区销售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八钢,其他如纺织、建材等行业的企业从中亚货运班列开行之初就表现出极大热情。据了解,中亚货运班列每列拉运41个集装箱,主要运输建材(大理石、瓷砖)、机械设备、汽车配件、机电产品、特色轻工、服装百货等,其中60%是新疆地产货物。

    新疆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郭睿斌说,随着中亚货运班列的常态化运行,越来越多的出口货物从内地港口转移到了新疆,一些进出口加工企业也逐渐开始向新疆转移,它们带来的不仅是货物,还有资金、人才、就业岗位甚至经营理念。

    “五定班列”优势明显

    长期以来,因向西出口铁路运力阶段性紧张、没有固定班列开行,新疆出口货物经常停装、限装,甚至每到一个关口都要更换班列,否则无法到达目的地。这导致新疆许多进出口贸易企业不得不采用价格昂贵的公路运输或者耗时巨大的海上运输。

    中亚货运班列“五定班列”的特性恰恰成为其无可比拟的优势。

    据了解,“五定班列”是指班列实行定点(装车地点)、定线(固定运行路线)、定车次、定时(固定到发时间)、定价(运输价格)。铁路部门规定,一般达到36节或36节以上车皮后,即达到了开一个班列的要求。“五定班列”是实行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不准停限车、不准分界口接、不准保留、不准中途解体、不准变更到站,严格按图行车、确保运输期限的直达快运货物列车。

    为打通向西出口运输大通道,乌鲁木齐铁路局、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于2014年3月8日开行中亚货运班列。该班列开行后,新疆至中亚货运时间由原来平均15天压缩至2天—3天,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据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中亚货运班列从酝酿到开行一直受到新疆政府、乌鲁木齐铁路局、乌鲁木齐海关、物流企业等多方“呵护”。海关监管库收费逐步规范,货物出口检验程序逐步优化,目前新疆企业出口运营成本也在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