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专家提出应加快水肥一体化发展

23.10.2015  12:50

  本报记者霍桃临沂报道 工信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暨水肥一体化发展课题调研组日前赴山东金正大集团调研,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的专家了解了水溶肥研发、生产情况,实地考察了水肥一体化试验基地,并召开课题调研专家座谈会,对如何促进肥料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目标提出了建议。

  目前,我国化肥施用总量和单位面积施用量在世界上都居首位,但由于农民使用不当,利用率只有30%,流失的部分即资源浪费,也恰恰是这些流失的部分污染了土壤和水环境。

  在与当地农户进行了深入交流沟通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认为,水肥一体化是个很好的技术。这项技术一旦得到全面应用,其价值将不仅停留在节水节肥层面,而且对环境保护产生巨大贡献,可以解决目前农业发展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降低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他认为,推广水肥一体化需要建立商业推广模式,用市场的手段、工厂的办法、资本的手段来促进水肥一体化发展。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介绍,在华北小麦、玉米的种植试验中,改水肥分开施用为水肥同步供应,改1次追肥为4次~5次随水追肥,改常规复合肥为高效水溶肥,可以少用水40%,少用肥20%。“要想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发展水溶肥及推广水肥一体化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水肥一体化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家一户的小农种植模式限制规模化发展、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不健全、重发展面积轻项目管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须不断完善产品准入机制、节水补偿机制和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实行产品、技术、服务标准化定制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产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康绍忠表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认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组织等多方合力。他说:“我国灌溉农业面临巨大压力,灌溉可用水量增加潜力很小,水资源已经过度开发,发展节水农业成为政府、社会的共识。水溶肥生产企业需要突破瓶颈,加强与灌溉设备企业对接,加强协同联动,共同满足现代农业大户的产品与技术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