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心聚力 留下不走的工作组――水磨沟区“访惠聚”工作纪实

13.02.2015  13:44

  访惠聚”工作组成员帮孤寡老人打扫院落(水磨沟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阳春三月,到处都充满了希望。对乌鲁木齐市即将奔赴基层社区(村)的党员干部和即将到期回归岗位的“访惠聚”工作组成员来说,是担当、更是责任。
            一年前的3月3日,水磨沟区区属工作组共521人下派至107个社区(村)。
          水磨沟区市政市容局干部段启平是其中之一,整理着近一年的工作日记,想着即将交接的工作,内心五味杂陈。
          走出家  走入门  走好最后一公里
          2014年3月,段启平随首批工作组成员来到五星北路社区。他思考着怎样将岗位优势接上地气,走好最后一公里。
          段启平有一本民情日记,记录着居民提出的问题,分门别类后,他将职责范围内的单列出来,另一些难以解决的则向上反映。
          修补道路、安装路灯、更新破损窨井盖、改造街头游园……大小事情,算起来已划去88件,本子上每划去一条,就收获一份赞许。
          距离近一寸,感情增一分,说起工作组,居民从身边环境变化加深认知。
          居民吴金曼说,走几条巷子就知道工作组干了些啥。五星北路东二巷是社区最深的一条巷道,2013年11月,28基路灯都不亮了,经久未修的路面多处坑洼,加上24处水泥窨井盖破损严重,居民出行极为不便。
          “为这事,大家没少给工作组发牢骚,没想到几个月后,纸上的事兑现了。”吴金曼说,现在灯亮了,路平了,东二巷巷口的垃圾堆变成了小游园。
            尽管大部分难题已解决,但还有很多工作要改进,段启平说,下派即将到期,牵挂的问题还没解决完,希望第二批干部来时,能把居民的问题移交,同时将经验分享给“接棒者”。
          说实话  办实事  8小时外服务居民
          结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访惠聚”活动,2014年5月,水磨沟区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汇真情”活动,1010名机关在职党员到所居住社区报到,工作8小时外,认领服务岗位,参与志愿服务。
          同时,积极配合工作组,帮助社区解决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中的各类问题和困难。
          水磨沟区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在职党员任建民,在祥泰社区报到后,与工作组沟通,与社区交流,了解到辖区很多无物业管理小区基础设施老化,供水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
          经多方协调,任建民和同伴撰写整改方案,向区政府争取资金85万元,9个工程项目,用于改善老旧小区。
          中聚龙小区的问题最为突出,3年前小区成了无物业管理院落,二次供水供电成了生活中最闹心的事,管线老化严重,小区时常断电断水,时间最长达40天。
          居民戴远新说:“之前反映过,但社区层面很难解决,碰到几个入户的在职党员,说会和工作组一起尽力帮忙,我们都没报什么希望,没想到竟办成了。
          据悉,开展活动以来,在职党员共帮助居民群众解决暖气不通、上下水、路灯等各类问题256件,得到了居民好评。
          在路上  不停歇  服务群众无止境
          一个政党,只有深深根植于民,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党员干部,只有经常下基层、接地气,才能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访惠聚”活动的大力开展,基层面貌发生可喜变化,民心民力民智得到极大凝聚。工作组真心融入群众,真情服务群众,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拥护。
          据统计,2014年“访惠聚”工作组入户走访8.7万户次,化解矛盾纠纷1027条。工作组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办理民生实事460余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1039个。
作风建设不停歇,服务群众无止境。水磨沟区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段如铁说,“访惠聚”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严峻,搞好“访惠聚”活动,是应对复杂形势的底气所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