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援疆路一生中泰情

07.11.2014  13:29

  从北京到中泰集团,中石化援疆干部、中泰集团工程管理部部长李大尧的援疆3年正逢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和中泰集团走向辉煌的3年,用李大尧的话说是“满满当当”的3年。

   怀着忐忑心情来到新疆

  中石化集团60万人,第七批援疆、援藏有5个名额,时任燕山石化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经理的李大尧没想过自己会是这5人之一。“当时中石化2个援藏、3个援疆名额,媳妇想着根本选不上,就同意我报名了。”李大尧告诉记者。

  近两个多月的层层选拔,李大尧心里慢慢感觉自己被选上了。“我记得很清楚,接到通知当天我已经下班了,正开着车接了媳妇和孩子回家,电话打来通知我被选为第七批援疆干部,我在车上告诉媳妇后,她眼泪一下就流下来了。

  多年忙碌在一线的李大尧当时对新疆、对中泰集团的认识几乎为零,带着茫然和对家里的牵挂,他和其他438名第七批援疆干部开始了为期6天的培训。李大尧回忆说:“当时培训主要讲新疆的风土人情和形势,听了新疆形势后,许多援友在课间都是你看我、我看你,都对新疆的3年生活怀着一份忐忑。

  2011年8月25日,李大尧同第七批援疆干部集体进疆,“刚到新疆整整一个月时间,除了单位和住宿的地方,晚上基本不出门。后面渐渐熟悉环境后,发现新疆人生活、工作都很有序,忐忑的心情才逐步得到缓解。”他说。

   满怀豪情融入中泰

  来新疆前,因为听援友介绍援疆工作大部分是做辅助,工作量一般都不会很饱和。于是,李大尧给自己援疆3年制定了三个目标:一是锻炼好身体,在新疆走一走看一看;二是加强英语学习,提高和外商对话的水平;三是通过国家一级建造师考试。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从西山到米东,刚到中泰,李大尧明显感受到员工对中泰的认可,对集团领导的认可,还有大家干事的热情,这些都让李大尧深受感染和触动。

  而阜康工业园之行给了李大尧深深的震撼——2011年9月的阜康工业园现场还是泥泞的道路,简易的板房,大部分还没有出地面的工段,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震撼了李大尧。

  “中泰集团副总经理王龙远带我在现场转了1个多小时,当时我就被这种在内地少见的大项目震撼了,可以说干工程的人一辈子能够遇到这么大的项目不容易,这是机遇。”看过阜康工业园现场后,李大尧当时就决定花3年时间和大家一起把这个项目建起来。“自打参加了这个项目,之前什么锻炼身体、学习英语的计划到目前为止都没实施,全扔了。”李大尧笑着对记者说。

  2011年、2012年两年中泰集团投资150多亿元建设甘泉堡、大黄山两大工业园。李大尧开始和同事们吃住都在项目部,每天天刚亮就起床,晚上和大家开项目会直到深夜。

  当时为了加快进度,前期准备工作还不完善,大部分工段施工图纸一边出一边干,对于项目管理来说工作量比其他工程增加了不止一两倍。但李大尧和项目建设者们硬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利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

  在李大尧担任中泰集团工程管理部部长的3年里,他监管了集团12个项目,遍及新疆的乌鲁木齐市、阜康市、托克逊县等地。

   不舍中泰再续未来

  “儿子,今天的学习觉得怎么样?你是大小伙子了,有什么事儿多让着妈妈。”援疆3年,李大尧的儿子已经升入初中,青春期的少年进入叛逆期,妈妈的话也很难听进去。李大尧每天都要打电话给儿子询问学习情况,鼓励儿子,偶尔还要当儿子和媳妇之间的“和事佬”。

  问及是否想念妻子、孩子时,李大尧说刚来的一年半说实话忙到没时间想家,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才有时间想,尤其是每次回家再返回新疆的时候,平时很少哭的儿子都会哭,让他走出家门的脚步特别艰难。

  3年来,头两年每年只有过年才回家一次,李大尧总要花一两天时间把家里这一年出了问题的电灯泡、水龙头、门窗好好修理一番,还要对儿子下一学期的数学、英语课程进行辅导预习。

  3年的援疆工作已经结束,第七批援疆干部都已基本返回。根据工作需要,中泰集团希望李大尧再援疆工作3年。家中妻儿的期盼,中泰集团的需要让李大尧十分为难。经过几番思索,李大尧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决定留下来,完成中泰集团项目建设的光荣使命。

  第七批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439名援疆干部中只有23人选择再留3年继续援疆,李大尧便是其中一人。这是新疆、中泰集团对李大尧的认可,也是李大尧对新疆、对中泰集团的难舍情感。正如李大尧所说,来过新疆的人走的时候都是那么恋恋不舍。(实习记者骆晓华记者任江 通讯员邓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