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援疆 书写气象万千

10.09.2014  13:16

  中央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国气象局于2010年11月制定了《全国气象部门对口支援新疆气象工作方案》,明确对口援疆结对关系,提出全国气象部门将围绕业务科技援疆、干部人才援疆和资金项目援疆三项主要任务开展工作。2011年到2013年,中国气象局根据新疆气象事业发展及地方气象服务需求,安排干部援疆工作。中国气象报将推出系列报道,为您讲述援疆干部的故事。

  “你去过新疆吗?有机会就到新疆去。”尽管已经离开阿勒泰半年,如今每逢与人聊起新疆,荀纪伟开口就是诚挚的“推荐”。这位朴实的东北汉子从来不乱“推荐”,三年的援疆经历让他颇有底气。

  荀纪伟同其他援疆干部一样,在新疆经历了丰富的岁月。如今,新一批援疆干部也整装待发。另外,广东省气象局和自治区气象局还是东西部对口交流单位,目前广东省局有2名干部在疆工作。

   为一份责任而来

  克朗河从阿尔泰山的雪峰下流出,带着雪山凛冽的寒气,捎着沿途草原和白桦林的芳香,河水不停拍打冲刷河堤声,时缓时急,时高时低,宛如悦耳的热瓦甫弹奏曲。在哈萨克语中,“阿勒泰”的意思是 “金山”,在过去的年代里,阿勒泰曾吸引过无数淘金者,并演绎出无数奇妙而惊险的淘金故事。

  2011年,荀纪伟第一次来到这座北疆小城。谈起为何从吉林省白山市气象台来到这里,荀纪伟的答案则与传奇无关:“往大里说,国家乃至气象部门启动援疆工作后,作为气象部门的一分子,这是一项任务,在有需要的时候,希望为新疆气象事业发展和业务工作尽份心;往小里说,从个人角度讲,到新疆去,也可以历练一下自己。

  许多援疆干部与荀纪伟抱着同样的想法,离开家乡远赴新疆。2011年初,全国气象部门18个省(市)气象局、2个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和7个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选派了36名援疆干部(含派往兵团气象部门的3名),分别到5个新疆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15个地(州、市)气象局、5个县级气象局和兵团3个师等对口单位工作了1年半至3年的时间;2012年7月,18名技术援疆干部进行了中期轮换。三年总计有54名援疆干部(含兵团3名)先后来新疆开展对口援助工作,其中行政干部17名,技术干部37名。另外,相关援疆单位还有50多名专家来疆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与受援单位签署了双边交流合作协议。

  气象事业本身就是民生工程,气象工作本身就是赢民心工程。新疆的气象事业在全国气象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可以说,没有新疆的气象现代化,就谈不上全国的气象现代化;没有新疆气象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就谈不上全国气象事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但与全国气象部门平均水平相比,全疆气象队伍整体数量、整体素质和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由此,外部的输血功能显得非常重要,需要全国气象部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