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日用水量突破120万立方米

21.07.2015  02:35

            7月15日,日用水量达到116.2万立方米;16日,日用水量达123万立方米;17日,日用水量达121万立方米……
          夏季,在这种“带点孜然就能烧烤”的高温模式下,首府用水量接连攀升。相比去年,今年首府至少提前半个月刷新了历年的日供水量极值110.4万立方米,并超出12.6万立方米,而这一数据也在不断被改写。
          今年6月开始,城北供水工程顺利通水,每日从“500”扬水工程向城北输水9万多立方米;同时启用南郊水厂,每日向仓房沟路片区、钱塘江路片区输水近20万立方米,使得首府的总制水产能由120万立方米一下提升至150万立方米,才得以保障供水高峰期内,全市供水平稳,市民正常用水。
          然而面对每日不断被改写的用水纪录,作为掌管首府安全供水大局的调度者,乌鲁木齐水业集团生产运营部副部长欧阳昌磊却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原来是每年7月至10月首府才进入供水高峰期,现在5月份就进入供水高峰了,自今年5月中旬开始,首府日用水量均在100万立方米以上,达到了往年7月份的日用水量。日用水量逐年增加,供水高峰一年比一年提前了。”欧阳昌磊介绍。
          据了解,由于今年入夏早,连续的高温天气,城市用水需求呈现出急速上升的趋势。其中每日用水量中,一半以上为生活用水,其次是工业用水和绿化用水,由于首府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绿化用水量明显增加,每日绿化用水达20万~30万立方米,占日供水量的16%以上。
          或许另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首府供水量的激增,2006年,首府年供水量为1.4亿立方米,而2014年已达到2.2亿立方米,8年时间增长了0.8亿立方米,这一增长趋势,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500”扬水助力城北供水
          往年一到供水高峰期,处于城市供水管网末端的一些小区就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荒”,今年情况如何?7月17日,记者前往部分小区进行了调查。
          “今年用水正常了,我们不用半夜起来接水了。”17日16时,记者来到高新区(新市区)喀什东路富裕新城小区时,说起现在的供水,居民任天祥高兴地说。自2012年开始,一到夏季就停水,家家备着大水桶,住在4楼以上的住户常常要到晚上12点以后才能勉强接点水。堵路、抢水,为了用水,居民们没少发愁和闹矛盾。
          在富裕新城小区开饺子馆的巩玲丽正打开水龙头忙着洗碗,她的饺子馆在小区开了三年多,尽管是一楼,可前两个夏天,每年5月到8月底都要为用水发愁,用桶备水、让送货的商户帮忙带水已是常态,最严重的一次,她不得已买了7桶纯净水(每桶10公斤)。
          富裕新城小区物业负责人付长辉说,今年为解决小区居民用水的问题,物业对小区内部供水管网彻底排查,请水业集团工作人员用专业仪器进行管网测漏,结果发现管网存在好几处跑冒滴漏点,浪费水资源不说,还影响居民用水,修复后,小区居民用水也得以改善。
          “城北供水工程通水后,高新区(新市区)受益最大,每日输送9万立方米的水量,水源有了保证,供水矛盾迎刃而解。”高新区(新市区)供水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朱传芳说,4年前,喀什东路、鲤鱼山路、苏州路、四平路的多个小区的供水矛盾就凸显出来了。以前每到夏季,小区居民反映停水的电话此起彼伏,供水公司可谓是想尽办法。
          同样处于城市供水管网末端的经开区(头屯河区),往年香槟水岸小区、丽景江山小区、秦郡小区等小区居民用水也会遇到相同问题,今年用水也恢复了正常。
          欧阳昌磊分析称,高新区(新市区)、经开区(头屯河区)均处于城市供水管网末端,加上很多小区地势较高或没有蓄水池及二次加压供水设施,入夏后持续高温,用水需求急剧增大,为保证供水管网安全运行,管网内压力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到达末端时,局部可能出现水压过低、停水的情况,而城北供水工程通水后,高新区(新市区)、经开区(头屯河区)水源得到补给,全市用水高峰期的供水形势都得以缓解。
          乌鲁木齐水业集团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用水高峰期,相对于往年电话响不停,工作人员接电话接得口干舌燥、到处送水的场景,今年热线电话显得有些“安静”,市民的投诉率也相应减少35%。
          个别小区“最后一公里”供水乏力
          近日一到凌晨3点,接水的闹钟一响,沙区仓房沟路蓝天森林花苑小区四期的白女士便会从床上爬起来,打开水龙头接水,尽管水流很细。
        “我家住在六楼,由于小区地势高,也没有蓄水池及二次供水设施,每年一到6月份,家里的水龙头就‘断流’,半天也接不了半桶水,小区内4楼以上住户都存在这种问题。大热天的,家里没水做饭、洗澡,实在无法忍受。”白女士说。
          而家住钱塘江路建银小区六楼的马先生说,尽管给家里的水龙头加装了加压泵,也依旧面临无水可用的尴尬。
          “今年自5月开始,小区断断续续停水两个多月,最长的一次停水停了10多天,迫不得已我现在都搬到亲戚家住了。”马先生说,小区一到夏季就停水的问题已存在好几年了,小区居民也多次和物业协商,原因是小区内部供水管网已使用20多年,管网严重老化造成的。
          近日,同样出现停水的小区还有米东区的荷兰小镇小区、水磨沟区天赐良缘小区。
          供水形势依然严峻
          众多举措使得首府今年的供水形势得以缓解。是不是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采访中,乌市水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今年的供水形势依然严峻,不容忽视。
          2010年,乌鲁木齐市最高日供水量74万立方米;2011年为90万立方米;2012年为100.4万立方米;2013年达到107.3万立方米;2014年8月16日,日供水量达到了110万立方米;今年7月17日达到了123万立方米。这一纪录有可能还将被打破,乌鲁木齐水业集团生产运营部副部长徐玉霞说。
          供水安全系数是城市供水能力与日最高需水量的比值,正常情况下应在1.3~1.5之间。乌鲁木齐目前日制水能力为150万立方米,17日达到了123万立方米,而从2010年以来,乌市仅仅是生活用水量每年就以5%~8%的速度在增长。这意味供水体系依旧不够牢固,一旦遇到管网破裂等任何突发事件将无从招架。
          同时,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乌市作为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先天水资源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山区融雪水。但作为乌鲁木齐主要水源的天山一号冰川日益萎缩,柴窝堡湖水位下降,加上地下水超量开采,乌鲁木齐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
          按照乌市2020年的城市规划蓝图,人口将达500万,用水需求势必会激增,缺口将会不断增大。相关专家表示,缺水问题带来的已不是短时间内的季节性、临时性影响,而是呈现出常态化趋势。从长远来看,水资源将成为制约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