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团8万亩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

20.08.2015  12:11
  8月17日,在六十七团三连早熟玉米制种地,玉米收割机正在抢时收获,随着机械作业后,金黄色的玉米棒颗粒归仓,玉米秸杆全部粉碎还田用于培养土壤肥力。据了解,今年,该团种植的8万亩制种玉米、小麦、棉花将全部实行秸杆还田技术,同时每亩地添加3公斤的秸杆腐熟剂,用于加速秸杆腐烂分解。

  六十七团是一个以种植棉花、制种玉米、小麦、甜菜为主的团场,每年秸杆类作物面积达到8万亩,该团十分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使作物秸秆做到不焚烧一亩,全部用作牲畜饲草和秸秆还田,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也达100%。今年,该团种植2.6万亩制种玉米,其中早熟品种5000亩,由于前期技术措施到位,丰收在望,预计亩产量达580公斤左右。三连职工严泽孝已经连续4年采取作物秸杆还田,不仅作物产量有所提高,而且土壤通透性得到改善,今年制种玉米亩产量可以达600公斤左右。严泽孝说:“我这地没少出力,作物收割后秸秆还田,把滴灌带抽出来,按标准施一些底肥,还有秸杆腐熟剂的催化作用,现在土壤疏松有肥力,明年种地还会是个好收成。

  据了解,实行秸秆还田技术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特别是钾素供应水平,改善了土壤通透条件,结合施用适量的速效氮肥,使作物前期生长出现早发稳长,中期清秀健壮,后期不早衰,增强作物抗性,减轻了病害发生,作物产量明显提高,实现了土地中营养物质的输入输出平衡,达到了养分循环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连续三年秸秆还田的田块,土壤有机质可提高0.2%以上,显著地改善土壤结构。

  该团三连连长谭建伟说:“我们三连今年种了5000亩早熟制种玉米已经开始收获了,14台收割机全部运用粉碎秸杆还田技术,加上团场配发的秸杆腐熟剂,地块松散有肥力,根据收获的情况看平均亩产580公斤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