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的一天·阿勒泰篇】严萍:把“饺子鸡”的味道传承下去

01.07.2015  13:32

    今天,“新疆人的一天”为大家推送的是在布尔津县冲乎尔乡开餐馆的严萍。今年53岁的严萍和丈夫靠“饺子鸡”和农家菜致富,逐渐上了年纪的夫妻俩在为顾客精心烹饪美食的同时,也想找个厨艺传承人。

6月25日,严萍正在烹制“饺子鸡”。摄影/新疆经济报记者李瑞

    天山网讯(特约记者加孜拉·泥斯拜克报道)6月25日,在布尔津县冲乎尔乡开餐馆的严萍一大早接到顾客电话,说中午和五位朋友来吃“饺子鸡”,严萍便开始和丈夫刘利荣忙活起来。“一份‘饺子鸡’里有100个饺子,六个人需要两份,再炒两盘我自创的蒲公英、豌豆苗菜就够了。”严萍说,给顾客推荐菜品时她和丈夫始终坚持“光盘原则”,“不够可以再加,但不能浪费食物”。

    10点开始,严萍和丈夫一起洗菜、切菜、生火、做饭。饺子是他们前一天准备好的,从早晨7点到12点共包了1000个饺子。刘利荣擀皮,严萍包饺子,因为是纯手工的饺子,所以耗时耗力。严萍把已经杀好的老母鸡从冰柜里拿出来、剁成块儿,放进高压锅炖半个小时,再把饺子放入鸡汤煮一会儿,“饺子鸡”就出炉了。对于每一道工序,严萍和刘利荣都十分认真。“鸡要用2—3岁的母鸡,要不然肉太嫩,炖的时候就会烂掉。”严萍说。

    严萍今年53岁,刘利荣55岁,夫妻俩一起开餐馆15年了。“我们都是农民,当初开餐馆是为了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有一次一位客人想吃面条,因为没有面条,我就在鸡汤里下了饺子给他吃,没想到客人说特别好吃,此后‘饺子鸡’就火了。”严萍介绍。

    “饺子鸡”火了,严萍一家的收入也变多了,从一开始不到40平方米的小餐馆,到如今拥有700平方米的院子,他们一家也住进了冬暖夏凉的大房子里,现在正在盖两层小洋楼,但小洋楼盖好后是用来开餐馆还是居住,严萍很纠结:“最近在装修房子,本来不想开餐馆了,但还是有顾客打电话来订餐,我们不好意思拒绝。”严萍笑着说。

    其实,严萍对于开不开餐馆已经纠结了七八年时间了。她说:“我们夫妻俩年纪都大了,有些干不动了。这个餐馆一直靠我们俩维持,想雇用厨师和服务员,又怕顾客说菜品的味道变了。

    为了保证慕名前来的顾客能吃到正宗的农家菜,每年4月中旬到6月,严萍和刘利荣都会租用一辆越野车,到山里采摘野菜。严萍说:“路况不好,40公里的路要走两个小时,采摘一次野菜就要一天时间。”严萍和刘利荣要进山4次采摘野菜,才能满足整个夏天顾客的需求。“农贸市场上也有人卖豌豆苗等野菜,但我们不敢买,有一种野草和豌豆苗长得很像,很容易混淆。采摘时我们特别小心,我们必须对顾客吃的东西负责。”严萍认真地说。

    现在,严萍夫妻俩年纪大了,但到他们餐馆点名吃“饺子鸡”和农家菜的顾客还是络绎不绝,这让严萍和丈夫既感到高兴,又有些无奈。她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这样的苦,所以想找个厨艺传承人很困难。只要有人真心想学‘饺子鸡’和农家菜的厨艺,我们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