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小白杨 实拍新疆小学生日常

03.11.2014  13:34

一年级5班只有不到20个孩子,他们远离父母,在这个大家庭里亲如兄弟。

   孩子们睡的是只有10公分高的大通铺,因为这些孩子在牧区生活就是这样,而且年纪小,睡高低铺怕他们晚上会掉下来。

   对于才从偏远的阿克塔拉牧场转到县城的阿依塞娜提来说,眼前的一切都很新奇。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父母单独生活,而且差不多一个多月才能见他们一次,难免会想家。

   县政府和江西援疆指挥部专门为学生们在县城修建了公寓,一般8个学生住在一套公寓,既便于管理,也方便家长探望。

   由于拆迁问题,小学操场迟迟不能开工修缮,孩子们只能在土地上玩游戏锻炼。

   远在牧区的家长们进城一次不容易,都会带些零食来学校看孩子,有时为了不影响孩子上课,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虽同为一年级,隔壁的6班同学早在去年9月就开始学汉语了,而阿依塞娜提所在的一年级5班来到小白杨双语小学才三四个月,孩子们汉语水平差了许多。这些大山牧场里的孩子在课堂上很好动,汉语语文老师曹贝贝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哪怕只念对一个拼音,她也会声情并茂地大声表扬他们,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新疆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地处我国西部边陲,西部、西南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是中国唯一的以柯尔克孜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县。阿克陶县96.4%为高山牧区,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这里生活的柯尔克孜族人为稳固边陲起着重要作用,被誉为“守卫边疆的小白杨”。这里农牧民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是新疆教育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不过2000元。

  刚来的时候,阿依塞娜提几乎一句汉语都不会讲,沟通完全靠翻译。小白杨双语小学的学生来自阿克陶县职高附小和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克孜勒陶乡、阿克塔拉牧场等六个偏远牧区的45个教学点,学生全部为柯尔克孜族农牧民的孩子。

  2014年,在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江西省把阿克陶县当作自己的第100个县,援疆史上第一次实施“双语”优教优学“十百千”奖励项目,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仅小白杨双语小学新教学楼就直接投入2000多万元,还要为学校平整、硬化操场等继续投入。

  校长对夏汗·加米西提说,“搬迁到新校区后看到崭新明亮的教室,看到完备的教学设备,学生和老师们都很高兴。原来牧区的教学点学生少,老师少,缺少学习双语的环境,再加上牧区孩子没上过幼儿园,刚开始学汉语有一定难度。不过孩子们很努力,现在用汉语上课已经没问题了。

  目前在校的1622名学生中300多名孩子是去年8月双语学校试点时从牧区教学点转过来的。因为双语教学取得了好成效,县政府又把822名牧区的孩子转到了该校,现在学校的各种配套设施都比较好,所有费用全由政府承担,孩子们一学期由政府组织接送回家4次。

  阿克陶县第二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负责人穆拉丁介绍,因为有国家和各级财政的补助,牧区的孩子们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都不用花钱。而且,阿克陶县政府专门修建了学生公寓,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生都集中住在学生公寓,并在食堂免费吃饭。

  说话间,隔壁的一年级6班传来音乐声,原来是老师带着学生在跳“小苹果广场舞”,孩子们跳得有模有样,就像随风摇曳的小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