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提价,服务能否提质?
近期,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其中,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专家指出,景区票价要体现公益性,应建立合理的票价生成机制,而长远来看,景区应摆脱“门票经济”依赖,谋求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9月18日中国新闻网)
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甚至对某些人而言,旅游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然而,旅游消费的增长,并没有换来景区门票的下降,反而门票越来越高。在2007年的时候,针对各地旅游风景区门票涨价引发公众不满的背景,国家发改委出台规定,要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结果3年之内倒也老老实实,可3年之后多数景区报复性涨价了。如今,时间轮回,景区再次扯起涨价大旗。
涨价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景区环境遭破坏的程度也在加深,为此,通过涨价分流部分游客,在经济账上倒也说得通。主观方面,则是地方政府以及景区管理部门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每年创收创利的任务,以及提振地方旅游经济的任务,最终的落脚点似乎只是涨涨门票价格。
门票提价,景区的服务质量能否也升级换代?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消费者花了钱,感觉不虚此行,甚至还有一点点惊喜,花钱买到了满意,提价不是不行。如果性价比不高,消费者花了钱,却看到许多令人不满意的景象,甚至连上个厕所都成困难,那这样的涨价就值得商榷了。门票涨价,既要涨得透明,也要涨得有理,更要涨出效果,如何提升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或许是比涨价更紧迫的任务。
消费者旅游,不怕花钱,就怕钱花得不值。从这个角度来讲,门票可以涨价,但必须让消费者满意。如果只是为了涨价而涨价,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最怕的大概就是涨价的门票配上掉价的服务。 (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