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援疆护士:新疆,有我深深的牵挂
11月2日晚上7时,天已黑透,下班回到家,邱焕芹又把今天收到的短信看了一遍,暖意再次袭上心头。虽然援疆工作已结束了,但收获的感动依然在延续。“我的心早已被分成了两半,一半在邢台,一半在若羌,远方有我心头的牵挂。”她说。
今年50岁的邱焕芹是邢台市第七批援疆医务人员,平乡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2014年3月,她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之旅。
阿妈的 “ 柯孜姆 ”
2014年,3月的邢台,春暖花开。邱焕芹告别亲人,前往若羌县医院护理部担任护士。走下汽车,迎接她的见面礼是一场沙尘暴。
缺少医生,缺乏设备,群众对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等知识了解甚少……掌握了当地的医疗状况,邱焕芹决定从康复保健和预防疾病知识等基础工作入手,她走进群众家中,为患者上门服务。
3月的若羌,风沙肆虐。
这天早上5点半,天还不亮,邱焕芹就起来了,收拾好东西,快步来到80岁维族阿妈木巴拉汉·达拉奇的家门前。
“大妈,您好,我是来援疆的护士,今天来家里给您测血糖……”几次扣门,家里始终无人回应。
邱焕芹拨通了大妈的电话,一问才知道,原来老人说的是新疆时间,和北京时间整整差了两小时。
“没关系,两小时后我再来。”挂了老人的电话,邱焕芹往回走。可刚回到医院,老人的电话就来了:“有急事,要出去一趟。回来再测,行吗?”
几次沟通下来,老人被感动了。“孩子,你这么热心,就像我亲闺女一样。”老大妈树起大拇指,向邱焕芹表示感谢,并称她为“柯孜姆”。 柯孜姆,在维吾尔语里是我的女儿的意思。
从此,“柯孜姆”的名字不径而走。每到周末,邱焕芹还会积极参与当地的义诊活动,量血压、测血糖、讲解基础保健知识……细心、周到的服务,越来越多的大爷大妈们叫她“柯孜姆”,称赞这个邢台来的护士“亚克西”。
两地母女情
2014年11月9日,一封信飞到了邱焕芹的工作台上。
“千里迢迢支边疆,雄伟壮胆意志强。党的事业大如天,个人的事抛一边。”母亲的亲笔信,一下子把邱焕芹的思念拉得很长。
邱焕芹的母亲杨茂珍是一位曾在乡镇、卫生系统等多部门工作过的老党员,退休前系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七年前,因病瘫痪在床,生活全靠别人照顾。
“焕芹是我的独生女,她走,我当然舍不得。但援疆是大事,不能因为伺候我一个老婆子,把事耽误了。”得知女儿援疆的决定,89岁老母亲杨茂珍不仅没反对,反而非常支持。她说,“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一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没有理由反对。”
邢台与新疆相隔3000多公里,每一次离家,对邱焕芹来说都是一次割舍。而对母亲杨茂珍来说,女儿的这次远行,则是她心头强忍的痛。
“到那边,一定好好工作,为建设美好新疆贡献力量。党员就要处处起到表率作用,我等着你的喜讯。”邱焕芹说,这是母亲叮嘱她最多的话。
“不仅是母亲,全家人都理解和支持我。”邱焕芹说,这次援疆,爱人崔新民成为她的坚强后盾。“放心,家里有我,你安心工作。”崔新民每次都回答的很响亮。这个与焕芹相濡以沫多年的汉子挑起了家中所有的重担。
让邱焕芹觉得对不住的还有90岁高龄的公爹。“小叔子病了多年,生活无法自理,老人跟着咱,不能让老人受罪,你多照顾他。”焕芹对崔新民说出心里话。
5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每当想起爱人忙里忙外的身影,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时,邱焕芹的心头就更增添了努力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维汉一家亲
从若羌回邢两个半月了,邱焕芹还忘不了学生海米提江和她告别时的眼泪。
海米提江是巴洲市卫生学校护理部的一名中专学生。去年,他来到若羌县医院护理部,成为一名实习护士。“别看1.8米的大高个儿,泪窝却特浅,听说我要回邢台了,偷偷哭了好几回。”邱焕芹说起自己的徒弟难俺喜爱之情。
“男孩儿一般心都粗,可海米提江却是细心、爱学的孩子。扎针、输液,这些临床护理的最基本技能,海米提江学的特别快。”邱焕芹说。
有一次,给一名婴儿输液,两针下去,没找到血管,孩子哇哇大哭,海米提江头上开始冒汗。尽管一旁的家长并未说什么,海米提江还是觉得不好意思。也就是从那时起,海米提江练习的更勤了。“有时候晚上空闲的时候,我就让他在我手上找血管,练习扎。”邱焕芹说,每次,这个心软的维族大男孩眼圈都红红的。
“在若羌医院,我还带了范梦瑶、帕孜丽亚·库尔班、图妮萨古丽·亚森等,共9个徒弟,个个都是好样的。”邱焕芹有些自豪。“这不,刚还来电话呢,说想我。”
“别看在那儿只呆了一年半,结下的‘亲戚’却不少。”爱人崔新民说,这不,从若羌回来,她就隔三差五地总往邮局跑,一包包药,一包包器械,全都寄给维族患者,说那地方缺。
“根连着树,树连着根,维汉人民一家亲。”邱焕芹说,她要让这真挚的维汉情生长下去、播撒开来,一家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未来。远方的他们,都是她心头最深的牵挂。(杨永丽 代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