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记者调查蔬菜外衣上的蓝色颗粒:杀虫剂?化肥?

10.12.2014  13:10
  这是市民肖文强提供的照片,附着蓝色颗粒的上海青是他今年11月在市场上买的。

         叶间现蓝色颗粒

  (记者 余梦凡)“我在上海青的菜叶里发现了蓝色颗粒物,这已经是第二次了,这到底是啥,有这种东西的菜能不能吃,我想请晨报帮忙问问。”上周,家住乌市光明路金碧华府的肖文强致电本报。

  今年44岁的肖文强是一家公司雇的厨师,“前段时间我买了6公斤上海青,菜看上去和平时买的没什么不同,可择菜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肖文强回忆,在菜叶的缝隙间有一种蓝色圆柱状小颗粒,半粒米大小,放在水里用手一搓就化了。”

  肖文强将菜上的蓝色颗粒取掉,之后把菜浸在盛满清水的盆中,一个小时后再反复清洗,才敢食用。“第二天我特意问了菜贩,人家说之前从没见过这种蓝色颗粒,也没听其他客户反映过。”为了安全起见,肖文强有一段时间没再买过上海青,直到11月26日,他再一次重新购买了5公斤上海青时,相同的情况再一次出现。

  “还是那种蓝色小颗粒,还是在菜叶上发现的,如果说第一次是巧合,可时隔这么久还能遇到这种情况,就不正常了,这一次我把菜全扔了。”肖文强说,针对这种蓝色小颗粒,他向同行打听,对方都说见过,但不知道是什么。

  他把图片发到微信朋友圈,没人能说个明白,“我当厨师16年了,这一回,真把我难住了。”肖文强举着手机,之前拍的蔬菜上的蓝色颗粒清晰可见,“食品安全太重要了,这蓝色颗粒搞不清楚是啥,我心里太不踏实了。

  “还是那种蓝色小颗粒,还是在菜叶上发现的,如果说第一次是巧合,可时隔这么久还能遇到这种情况,就不正常了,这一次我把菜全扔了。”肖文强说,针对这种蓝色小颗粒,他向同行打听,对方都说见过,但不知道是什么。

  他把图片发到微信朋友圈,没人能说个明白,“我当厨师16年了,这一回,真把我难住了。”肖文强举着手机,之前拍的蔬菜上的蓝色颗粒清晰可见,“食品安全太重要了,这蓝色颗粒搞不清楚是啥,我心里太不踏实了。” 

    □探访时间:12月3日、12月5日

   □探访地点:天山区、沙区部分社区蔬菜店、珠江路附近蔬菜店

  12月3日,记者随机走访了天山区、沙区5家社区蔬菜店。在每家有上海青的蔬菜店内,记者将菜架上的上海青拿起,先观察菜的表面,再轻轻扒开菜的每一层,都没有看到有蓝色颗粒包裹其中。除了上海青之外,记者还查看了其它十字花科蔬菜,但只在个别菜叶上发现了虫眼和泥巴点,并未发现蓝色颗粒。

  12月5日上午,北园春车站。正在等车的市民徐卫国看了记者手机中的照片后说:“我常吃上海青,发现了那么一次,没当回事。”徐卫国说,他家住在珠江路三建家属院,菜是在附近蔬菜店买的。当天记者来到该路段,连续进入5家菜店查看,没有发现菜叶中有蓝色小颗粒。

    □市场功能:零售,二次分装蔬菜,进行第四次农药抽检。

   □探访时间:12月4日

   □探访地点:青年路农贸市场

  “这个我见过一次,在奶白菜上。”在看到记者手机中肖文强拍摄的照片后,菜摊摊主张琴一眼就认出来了:“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从批发市场进了5公斤奶白菜,其中一小捆上面就沾着这种蓝色小颗粒,有七八粒,我以为是虫子,仔细一看才发现不是,后来全扔了。”记者在该市场随机查看了几家正在出售的绿色蔬菜,暂未发现蓝色颗粒。

   □市场功能:存储、零售蔬菜,在此进行第三次农药抽检。

   □探访时间:12月5日下午

  □探访地点:仓房沟北路凌庆蔬菜果品批发市场

  记者走访了市场里18家蔬菜店,有10家销售上海青和小白菜,均没有发现蓝色颗粒。

    □相关猜测1

   菜商:不是保鲜剂

  “这种蓝色颗粒是不是农药呀?”青年路农贸市场菜摊摊主张琴说,按照规定,蔬菜采收前一周是不能用农药的,这菜农是不是违规操作了?”张琴卖了14年菜,她说,这种蓝色颗粒物她只见过一次。

  在北园春蔬菜批发市场,菜店店主张胜英看了看记者手机中的照片说:“我见过一次,是化肥吧,只要漂洗干净,菜应该可以吃。”“不可能是化肥,绝对不可能。” 另一家菜店店主,64岁的郭义清接着说道,“我家种过菜,施了肥之后一定要浇水,否则肥料会把菜叶烧伤的,这要是化肥的话,这菜不可能这么光鲜。”郭义清猜测,“应该是农药。

  “这种蓝色的小颗粒,估计是给蔬菜保鲜用的,冬天嘛,菜容易蔫,就像食品包装里有干燥剂一样,这个可能是同理。”市民徐卫国猜测。 “不知道这是啥,反正不是用来保鲜的。

  凌庆蔬菜果品批发市场一商户说,“现在我们卖的基本都是新疆本地菜,是从吐鲁番和乌鲁木齐市西山拉来的。菜从西山拉来要半个小时,从吐鲁番到这里也就3个多小时,上海青的进价也就一块来钱,菜农是不会给本来就不用保鲜而且成本又低的菜用保鲜剂的。

    □相关猜测2

   专家:可能是杀虫剂

  “颗粒是蓝色的,很有可能是含铜制剂的杀虫剂或杀菌剂。”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副教授吴慧推断,“小白菜、奶白菜、上海青,都属于十字花科蔬菜,最喜欢吃十字花科蔬菜的蛞蝓繁殖能力非常强,而温室大棚这种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是最适合蛞蝓生长的。当菜农消灭不尽大棚中的蛞蝓,也许会使用杀虫剂,但按照规定,蔬菜在采摘前一周必须停止施农药。

  因为没有实体,无法检验,吴慧没法界定蓝色物质到底是什么,但她强调,通常蓝色的农药中都含铜制剂,即便是清洗过,也尽量不要食用,“药液不只是附着在表面,有可能进入蔬菜组织,有机铜对身体有害,伤肝伤肾。

    蓝色颗粒是低毒农药

   蔬菜安全层层把关,记者带您体验抽检

    □追问农药店

   这不是蜗敌吗?

  走访了30余家蔬菜店,没有人能准确说出蔬菜上的蓝色颗粒到底是什么。带着专家的推断,12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乌市南昌路附近的农药店进行走访,希望能够破解这个“谜团”。

  “嗨,这不就是‘蜗敌’吗。”刚看了一眼记者手机上的图片,农药店的店主王女士就说出了蓝色颗粒的名字,“这是一种大众农药,很常见,主要用来消灭蜗牛、蛞蝓灾害,在潮湿的南方使用要多于北方,不过北方冬天的本地菜大多是在温室大棚里种植,湿度也很大。

  “一般在新疆这种农药使用得比较少,因此出现在菜叶上的机会也很小。”王女士说,如果菜农使用“蜗敌”,那说明虫灾已经很严重了。在相隔不远的一家农药店里,店主安文平也一眼认出了图片上的蓝色颗粒,“这是除螺用的‘扫千军’”。

  “这个是除蜗牛用的,叫法很多,‘蜗灵’‘蜗敌’‘扫千军’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安文平在店里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找到了一包“扫千军”除螺剂。这袋200克的样品从年初进货到现在一直无人问津,包装上有一层厚厚的灰尘,安文平吹了吹上边的浮土,指着背后的说明念道:“对蜗牛有一定的引诱作用,植物体不吸收该药,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蜗牛有较好的效果。对人体肝脏等有严重伤害。

  包装正面写着“低毒”两个字,透过底部的透明部分,可以看见蓝色的圆柱状颗粒。“把这种药按照比例掺些土,撒在地里就可以杀死害虫。上海青和小白菜这种叶子菜一般半个月浇一次水,如果菜农在采收前的半个月浇了一次水,采收前10天又不小心在用药时撒在了菜里,这也是有可能的。”安文平分析。

    □追问出品商

   层层抽检方可上市

  走访农药店的结果让记者有些茫然:“我们平时吃的蔬菜,安全能否得到保证?是否有人对农药进行把关和监控?”为此,记者采访了新疆凌庆蔬菜果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全兴。

  “从批发市场进来的蔬菜,必须要持有产地证明和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报告单。”朱全兴说,“不仅如此,这些蔬菜上市前,还要进行抽检。实际上,这只是蔬菜从菜地到餐桌流通过程中农药抽检的一小部分。蔬菜从菜地运往批发市场前要进行农药抽检,合格后并提供相关证明方能运往批发市场,而各级批发市场向单位、食堂及酒店等供应蔬菜前还要进行抽检。

  据了解,在日常检测中,除了企业自检,各区县检测部门抽检,乌鲁木齐市检测部门还要不定期在主要批发市场、超市抽检,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大范围抽检。自治区和国家检测部门每3个月派人在超市、批发市场进行一次抽检。对企业每天的检测结果,农产品检测部门还会不定期抽检,确保企业检测结果准确有效。

   □直击检验

   抽检实录:26种菜品全合格

 

  12月8日,凌庆蔬菜果品批发市场质检员张雪莲对当天抽检的蔬菜样品进行检测。

 

  为了让读者对批发市场的农药抽检有更具体的认识,12月8日上午,记者跟随凌庆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的质检员张雪莲来到市场对当天的蔬菜进行例行抽检。领了当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检结果单》后,张雪莲手持纸笔进入市场。

  “上海青是哪儿的?”“吐鲁番的。”白萝卜、芹菜、上海青、芥菜,张雪莲随机在部分商户家的蔬菜中抽出一个或者一小把装进塑料袋中,然后记下品种、产地及抽检商户的位置。半小时后,带着满满一袋26种蔬菜回到质检室,张雪莲分步开始抽检。

  “目前,在果蔬上使用最大且限量使用的农药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此类农药若大量残留在果蔬内,一旦食用会引起人神经麻痹甚至死亡。因此,在果蔬上市前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很重要。抽检采用国家标准方法 —酶抑制 ,速测仪监测酶抑制率超过50%,就可以怀疑农药残留超标,就要对这批蔬菜进行复检,若复检两次仍超标,就要封存销毁这批菜了。

  张雪莲分3次将26种蔬菜检验完毕,这26种菜中有一半是叶子菜,检测结果均未超过50%,数值最高的也只有31.9%,是合格的。

   □小知识

   浸泡、水焯能除农药?

  不少市民认为,蔬菜上如果有农药残留,只要通过浸泡清洗或者用水焯即可去除,有些人甚至把蔬菜浸泡在水中两三个小时,不知道这种方法可取不可取?针对此问题,记者咨询了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副教授吴慧,她认为,适当浸泡、用热水烫,确实有助于消除农药残留,但时间不宜过长。

  “蔬菜通过浸泡,可以把大部分表面上的农药残留去掉,但是一旦农药残留已经被吸入蔬菜细胞中,浸泡就不起作用了。”吴慧说,用盐水泡、弱碱水泡,洗涤灵清洗,效果差异并不是太大,而且20分钟以上的浸泡不会带来更好的效果。甚至还有研究表明,蔬菜浸泡超过20分钟,有些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会上升。所以,不推荐长时间浸泡蔬菜。

  “用沸水焯蔬菜,对于去除有机磷农药的效果是肯定的,而且加热本身对于有机磷农药具有分解作用,因此烹调之后,有机磷农药含量会大幅度下降。同时,焯菜还能有效去除草酸和亚硝酸盐。不过焯烫时间不宜过长,因为一些蔬菜焯烫时间过长,亚硝酸盐含量会有上升,只不过总量仍然很低,还在安全范围之内。” 吴慧提醒,“不要认为浸泡和水焯过的菜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的放心菜,如果遇到蔬菜上沾有蓝色颗粒或者其它疑似农药制剂,应放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