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群众路线 办民生实事——喀什地区发改委“访惠聚”活动情况报告
2014年3月,根据自治区党委、地委的安排部署,地区发改委16名干部赴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住村工作。一年来,工作组按照“转变工作作风、掌握基层实情、改善民生条件、解决群众困难、团结教育群众、维护社会稳定”要求,认真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坚持走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大办实事好事,用实际行动架起了干群通心路、连心桥,赢得了群众的点赞。
一、主要做法
抓学习,转作风。 工作组进驻后提孜那甫乡后,坚持把学习作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一项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和理解自治区党委开展“访惠聚”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有关讲话和文件精神,增强了为党分忧、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把学习与服务群众、为民办事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主动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通过学习,提升了为民办事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关系,进一步转变了作风。
建制度,强保障。 坚持把“十不准”要求作为住村工作的一条红线,做到以制度管人,靠制度保障。进驻后迅速成立了工作组、村干部、村警务人员“三位一体”的帮扶工作组、应急救援工作组和临时党小组,制定了《地区发改委住提孜那甫乡工作组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了3个住村小组的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和工作纪律,为扎实开展好住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宣传,聚民心。 工作组分别与村干部、村党员及全村农牧民群众召开了15次不同层次的会议,传达贯彻“访惠聚”活动的意义、目的和任务;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以来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发生的巨大变化;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进一步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向心力。
访民情,知冷暖。 工作组在乡党委、村党支部的配合下,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了村民所想、所望、所急,摸清了3个村的人口、耕地、收入及贫困现状等情况,走访入户645户,收集用水、用电、土地、教育等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15条,个人方面的问题40条。对收集到的这些问题,工作组及时与村党支部、乡党委沟通,研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地区发改委党组高度重视,召开党组会议专题听取工作组汇报,按照轻重缓急,制定了解决方案和推进措施。
编规划,谋发展。 坚持把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作为扶贫帮困的关键之举。在与县发改委、乡政府多次对接,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围绕水资源开发优化、牧民增收多元化、生产生活环境美化、自我发展能力强化等重点,编制完成《地区发改委对口帮扶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三年规划》,规划了水利、畜牧养殖、草场建设、道路建设、环境治理、节水灌溉、防护林建设、民族手工业、沙棘种植等9个方面的20个帮扶项目,为提孜那甫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深揭批,促团结。 工作组坚持把反对民族分裂、促进民族团结作为“访惠聚”活动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5·22”、“7·28”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工作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案件真相,带头发声、亮明态度,深入揭批暴恐分子的反动本质。同时,工作组迅速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牧区、走进群众,深刻揭批暴恐分子的滔天罪行,让群众认清了“三股势力”反人类、反社会的丑恶本质,引导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倍加珍惜民族团结,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解民忧,得信任。 针对提孜那甫乡牧场距离县城远,牧区群众用电困难的问题,地区发改委责成工作组与县发改委沟通,提出解决方案,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安装了106套太阳能光伏户用系统,解决了299名牧民用电的问题。针对牧民用水困难问题,地区发改委与乡党委沟通,确定为3个村各打1眼机井,计划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针对生活极为困难的15户群众,工作组及时向委党组汇报,党组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开展献爱心活动,捐款、捐物1.2万余元;为困难群众、“四老”人员、宗教人士送去价值6000多元的慰问品;筹措1万多元解决了90名残疾人取暖用煤。
抓项目,惠民生。 工作组会同乡党委积极开办刺绣、养殖、蔬菜大棚种植等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培训200余人。为提孜那甫乡争取防渗渠建设、智能温室大棚建设、标准化肉羊养殖、特色种植设施配套等6个项目,总投资790万元。目前2个项目已完工,4个项目资金已到位。结合高原气候特点,积极申报提孜那甫村标准化肉羊养殖项目和特色种植设施配套项目,目前资金已到位。
二、工作体会
开展“访惠聚”活动,是自治区党委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一年来,地区发改委住村工作组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访惠聚”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的体会是:
一是必须把增强责任意识作为住村工作的第一要求。 地区发改委党组高度重视“访惠聚”活动,专题研究部署、迅速组织动员,选派组建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积极服从组织安排,按照时间要求进村开展工作。进驻后,工作队员克服家庭困难、高原缺氧、生活不便等问题,始终把住村工作作为政治使命来对待。队员李军华同志主动放弃婚假,结婚第二天便奔赴塔什库尔干县住村,充分体现了地区发改委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个人利益让位集体利益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
二是必须把敬业奉献精神作为住村工作的第一追求。 工作队员秉持“理智战胜感情,毅力战胜困难”的信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忠实履行职责,扎实开展住村工作。马合木提同志是地区发改委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名老同志,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且做过搭桥手术。地区“访惠聚”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他主动请缨赴塔什库尔干县住村。作为住村工作队队长,他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主动放弃轮休,坚守工作岗位,为工作队员树立榜样,做出了表率;他带领工作队员进村入户访民情,掌握了社情民意;帮助村委会理清了发展思路,协助乡党委制定了3个村三年对口帮扶规划。他“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以亲历亲为的敬业奉献精神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三是必须把群众安危冷暖作为住村工作的第一任务。 在开展住村工作上,工作组坚持把住村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视群众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工作组在得知该乡提孜那甫村一牧民因车祸终身残疾,家中有一名大学生无钱上学的情况后,及时向委党组汇报,发动工作队员积极捐款献爱心,地区发改委干部职工共捐款1.5万元。在冬季来临前,筹措资金解决了3个村残疾人的取暖用煤问题。
四是必须把群众拥护认可作为住村工作的第一标准。 工作组坚持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开展工作评判标准。在住村期间,坚决做到不扰民,不伤民,不侵占群众利益,尊重塔吉克民族风俗习惯,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自觉维护住村干部和发改干部的良好形象。在规划制定、项目实施、扶贫帮困等方面,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访民情的过程成为群众认可的过程,使惠民生的过程成为凝聚民心的过程。
三、对策建议
(一)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 提孜那甫乡境内的辛滚沟河道径流以高山融冰水为主,夏季河道水量大,冬季水量小,水资源时间分布极不均匀,季节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要加快推进辛滚沟水电站建设,争取早日发挥效益,彻底解决该乡季节性缺水问题。加大干、支、斗三级渠系防渗和灌区田间配套建设,有效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林、牧业生产效益。
(二)培育农牧民增收产业。 结合塔什库尔干县的气候特点,充分挖掘玛卡、雪菊、冷水鱼、高原牦牛、羊肉的潜力,积极扶持提孜那甫乡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打响塔什库尔干县帕米尔玛卡、雪菊品牌,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塔什库尔干县农牧民收入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近年来,由于过渡放牧该乡自然草场面积逐年缩小;林地保护措施不力,牲畜啃食严重,湿地保护受到威胁。要恢复和保护群众赖依生存的环境,必须加大现有草场、林场保护,培植人工草场,发展沙棘种植;必须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四)积极开展土地改良。 提孜那甫乡土壤质地疏松,土层薄、沙性大,保水保肥差,有机质含量少,可利用率低,人均耕地不足2亩,严重制约了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建议乡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农牧民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房前屋后的土地进行改良,引导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增加收入。
(五)加强就业技能培训。 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就业观念,以农牧民意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牧民综合文明素养、提高农牧民就业创业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为目的,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根据塔吉克民族的传统习惯,借助喀什技工学校平台,加强对农牧民刺绣、特色手工业、餐饮业、旅游业、电器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促进稳定就业,增加非农收入。
(文章来源:喀什地区发改发,原文地址: http://ksdrc.kashi.gov.cn/sm/2015-02-02/8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