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融合创未来——新疆巴州六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5.09.2014  14:14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冬妹 通讯员周海霞报道)9月14日,艳阳下和风吹送。一群老人在库尔勒市人民广场长亭里吹拉弹唱,悠扬的乐声似乎一瞬间穿越了时空。第二天,就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成立60周年的日子。60年间,巴州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卢向虎的幸福感

        卢向虎老人刚刚报了乌鲁木齐的旅行团,打算“十一”出发到内地旅行,去长城、雷峰塔、井冈山等“一生不可不去的地方”,这是他第一次随团旅行。1966年,卢向虎老人来到当时的农二师22团开履带式拖拉机、修水库、拉筑路的砂石料,1971年库尔勒第一条柏油路修筑时他参加了施工。

        如今他住在离库尔勒市人民广场1公里远的小区,喜欢唱两句的老人平时爱跟大伙一起在人民广场唱歌、拉二胡。有时候他会走几百米到孔雀河畔的孔雀公园散步、会友,偶尔还坐游船观景,心情特别好。今昔对比,卢向虎说:“楼多了,路宽了,环境好了,就连夏天的高温,似乎也比过去降了几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巴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由1978年0.45亿元,增加到2013年732.53亿元,增长1627倍,年均增加20.92亿元。

        近年来,巴州相继完成库尔勒市及各县城镇道路改造、城镇供排水改扩建、城镇天然气入户、集中供热、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截至目前,全州各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厂均建成并投入使用。城镇供水普及率达98.8%,污水处理率达96.5%,燃气普及率达98.4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大力开展节水型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化面积10.13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38.9%,绿化覆盖率达40.5%。“园林巴州”的目标圆满实现,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域内所有县城、城市均达到自治区级以上园林县城、城市标准的地州。

        从红砖路到立体交通网络

        从库尔勒出发沿218线向若羌方向行200余公里,一段2.2公里长的红砖路绵延在胡杨黄沙之间,默默记述着往事。修筑于上世纪50年代的218国道因周边自然条件恶劣,线路毁坏严重。当时没有条件修筑柏油路,1966年起,人们在沙漠上用红砖筑成了长102公里、宽7米、行车速度可达80公里以上的公路,这段用5年时间铺成的红砖路,被誉为“世界最长砖砌国道公路”。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往来于若羌、库尔勒、乌鲁木齐的范红毅印象里,从若羌到库尔勒400多公里路程,一路都是尘土、沙窝,最快也需要20多个小时,中途遇沙堆还要推车,经常搞得灰头土脸。“现在218国道是平坦的柏油路,从若羌出发,5个小时就到库尔勒了。”范红毅说。

        如今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库尔勒至喀什相继通车,吐鲁番至库尔勒二线正在建设中。国道314线巴州段全线完成改造,境内7条国道、省道通车里程达2848公里。和—库高速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巴州高速公路零的突破。长度分别为580公里和92公里的两条塔里木沙漠公路建成通车,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截至2013年底,全州公路总里程13507公里,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2.81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0345公里,基本建成“三横四纵”公路骨架。全州有城市公交线路38条运营车辆769辆、出租汽车4209辆、客运班线258条营运车辆2137辆、货运车辆42904辆,客运班车通车率乡镇达100%,建制村达到99%。

        除了公路、铁路,民航也成为巴州人出行的一大选择。民航与北京、上海、成都、重庆、乌鲁木齐等地通航,库尔勒机场被确定为疆内航空次枢纽机场,且末、轮台和若羌机场的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巴州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四位一体”的立体运输网络,这为其向丝绸之路重要驿站的发展定位提供了支撑。

        农业产业化结硕果

        若羌的红枣、焉耆乡都葡萄酒等出自巴州的农产品专卖店已开设在中国内地一线城市街头。

        1960年到自治区农科院巴州试验站(巴州农科所前身)工作的依沙克·亚热曾经手把手教农民种棉花、番茄,深深感到改变观念之难。如今科学种田、新品种应用已经成为农民种地的共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巴州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着力推进粮食、棉花、畜牧、林果四大基地建设。2013年全州农业总产值达到174亿元,比1978年增长138倍,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78年的8.29万千瓦发展到2013年的216.76万千瓦。主要农产品总量和单产大幅增加,棉花单产提高到144.43公斤,巴州成为新疆第三大棉区。特色林果发展迅速,香梨、杏、红枣、葡萄面积达209.68万亩,成为新疆环塔里木盆地优质林果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13年全州牲畜年末存栏403.46万头(只),比1978年增加164.93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2.68万吨,比1980年增加11.62万吨。全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01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72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2013年,巴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3343元,特别是若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4万元,连续多年蝉联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

        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增实力

        2014年,华油能源集团与美国哈里伯顿公司合资设立的新疆华顿同达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落户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内首家以油气田压裂增产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中外合资高端油田技术服务企业。华顿同达的落户,既得益于巴州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又与巴州发展新疆重要的石油装备和技术服务基地密不可分。

        巴州工业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铁木工程(巴州拖拉机厂前身)、综合加工厂等6家国营军工企业。

        1989年4月10日,塔里木盆地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巴州油气开发的大幕,塔里木盆地先后探明油气田27个,投入开发油田12个、气田7个,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9500万吨、天然气1200亿立方米,累计向西气东输供气1080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重要油气生产基地。

        石油天然气化工、现代能源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六大产业”集群发展;世界最大硫酸钾生产基地、新疆重要的石油装备和技术服务基地、南疆最大钢铁生产基地等“八大基地”建成见效。库尔勒纺织服务城1000万锭纺纱项目列入自治区纺织服务产业“三城七园一中心”规划,并启动一期130万锭气流纺项目,特色优势产业为巴州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轮台、和静工业园和若羌罗布泊盐化工业园建成自治区级园区。目前,巴州已开工建设的工业经济园区有11个,正在规划、拟设立的工业园区有1个,全州园区工业增加值占非石油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5%。2013年,各类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7.2亿元,增长15%,占非石油工业增加值的51%。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巴州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主战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

        2013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567亿元,按照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60倍,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疆位居第三,占全州生产总值的55.8%。工业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7%,成为自治州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农业富民,工业强州,正是蓬勃向上的工业化进程,不断给巴州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注入新活力,将48.2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丰饶的物产变成财富,让巴州大地上的140万各族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