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次地理国情“大摸底”普查大数据助力核心区建设

10.12.2015  08:47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2013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于2013年12月3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新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目前,高标准完成新疆48万余平方公里普查原始影像数据生产及普查成果标准时点影像数据获取和制作工作,成果通过国务院普查办验收,优良率达85%以上,按时汇总汇交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普查数据成果,工作进度居全国前列,为新疆普查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这是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的辛勤结晶,是全区上千名普查员历时近两年,克服各种困难,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宝贵“家底”。

开展普查意义重大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主要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基本国情和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指出,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黄卫在新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这次普查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要阶段、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进行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各级政府“完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的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有助于摸清家底,为自治区重要决策提供参考,对于更好地把握全局、找出差距,努力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