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年龄最小器官捐献者改变三人命运

22.05.2015  12:33

小艾力在父亲的照顾下逐渐康复。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付瑞雪 卢子摄影报道)5月14日清晨,焉耆县3岁3个月大的汉族女童小云因脑干肿瘤离世,就在同一天,她的一个肝脏无偿捐献给1岁3个月大的汉族女童诗诗,两只眼角膜则分别移植给4岁的维吾尔族女童古丽和5岁的维吾尔族男童艾力,3个孩子因为小云的善举重新绽放了生命之花。

    5月21日,记者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一附院)了解到,目前小云成为新疆第八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者,也是新疆自实施该项工作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捐献者。

     把娃娃有用的器官捐出来

    “小云的父母非常朴实,他们的大爱让我们感动。”由于小云的父母不愿面对媒体,参与小云捐献全过程的宋蓓向记者还原了捐献的全过程,她是一附院肿瘤日间病房护士长,也是器官捐献协调员。

    小云的父母以务农为生,还有一个7岁的大女儿。5月2日,小云来到该院小儿神经外科就诊,被查出脑干有个肿瘤及脑积水,在做过一次脑室减压分流术后,病情相对有所好转。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11日凌晨,小云的病情再度恶化,被转至小儿重症监护室时已意识昏迷,心脏停跳,生命仅靠机器维持。谁都没有想到,小云的父母提出了想要捐献女儿器官的愿望。

    “她妈妈一直说,娃娃如果走了,就把她有用的器官捐出来吧,让孩子用另一种方式活着。”宋蓓说,11日19时30分,她和相关工作人员来到小云的病房进行捐献前的协调;当晚,在小云的父母、爷爷奶奶、姑姑等亲人无一人反对的情况下,小云的父母签署了器官捐献同意书。根据受体情况,选择了小云的一个肝脏及两只眼角膜。

    “这对3岁孩子的父母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宋蓓回忆道,在小云父母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时,小云妈妈的眼泪一直没停过,但她仍然坚定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3名孩子成功受助

    “这个小女孩(小云)才3岁大,走的时候器官不能完整地留下,同样是父亲的我感到特别心痛!”诗诗的父亲徐诗勇提起这事,几次感激痛哭。

    5月21日,记者见到了获得小云器官捐献的3位患儿,3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民族的孩子因小云聚到了一起。

    对诗诗来说,她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从出生起,她就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如果不手术生命周期会很短。徐诗勇和妻子拿出打工挣的所有积蓄去上海做了“葛西手术”吻合了胆肠,半个月后就出现并发症,因严重的胆管炎,又住了半个月院才回家。

    2014年8月,徐诗勇夫妇带着诗诗一起从河南来疆打工,谁知诗诗的病情再度恶化,连续20天高烧不退,肝腹水将诗诗的肚子顶得像一个大西瓜,甚至有一次吐出了血块。送来医院,医生告诉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换肝。

    这让徐诗勇陷入绝境,甚至来医院提出,如果女儿真的救不活,就把她能用的器官捐献出去。

    也许就是这个善举让这个家庭收获了希望。5月14日,徐诗勇接到电话,说有个女孩捐献了肝脏,让他们做好手术准备。“女儿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我们又悲又喜。”徐诗勇说, “我无法用语言表达这份感激之情,我只想等女儿长大了告诉她,她的生命是一个小姐姐给她的。

    小古丽先天性双眼失明,因为受捐,她的左眼重见光明;小艾力因意外右眼失明后,等待了3个月后终于获得眼角膜捐献,成为一名健康的孩子。两位家长提起这件事也是又难受又高兴。

    “这是个伟大的壮举!”一附院副院长帕尔哈提·拜合提有些沉重地说,小云是新疆第八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者,她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另一种延续。目前3名受捐者生命体征均健康平稳。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新闻链接

    捐献器官让生命获得延续

    在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因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器官移植,但每年仅有1万人左右能够得到一致治疗,器官短缺现象非常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10年开始,中国红十字会接受卫生部委托,共同开展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简称DCD)。2013年,新疆红十字会选择乌鲁木齐作为全疆器官移植的试点城市,开始了器官移植的初探。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自治区首个开展心脏死亡后器官移植试点的医院。新医大一附院走在全疆前列,8例DCD供体及多例器官移植手术已成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