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新疆好不好,这里的百姓心里有本帐

16.11.2018  19:57

  日前,应邀到乌鲁木齐讲课。

  多年没去新疆,上次去乌市,还是2009年的冬天。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是新疆的主窗口。

  我乘坐的北京飞乌鲁木齐的海航航班在8:41腾空而起。在繁忙的首都机场,起飞时间晚十多分钟,算得上很准时了。飞机一路向西。刚起飞那会,透过飞机的舷窗,只见初冬的华北,绿色渐渐收起,村庄坐落在山间或半山腰,山脉铺上了一层浅灰色。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好似一幅初冬景色的国画,在北国大地上徐徐展开,蔚为壮观。

  班机升空平飞后,只见窗外白云飘悠,碧空如洗,淡淡的白云,不时漂浮,大地的美景依稀可见。从飞行轨迹看,航班由北京,经过内蒙古、甘肃,飞到了新疆东北部。

  机长在进行降落提醒广播,再过30分钟,航班就将到达目的地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机长的英语很流畅,但汉语似乎有点儿别扭,我忍不住问乘务员,机长是哪里人?乘务员笑答,是韩国人,我一下明白了。原来,这条空中走廊,即便是中国的航班,也有外国机长在执飞,很开放也很安全。

  随着飞机的高度下降,终于又可看到下面的景物。远处依然是群山连绵,峰峦叠嶂,但那深色的、灰色的山脉不见了,只有皑皑白雪勾勒的山峰与山脉。冬日的阳光下,白雪覆盖着群山,天空一片明亮,亮的炫目,亮的清澄,亮的透彻。

  有人说,每年5月至10月是新疆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但从空中看,冬天的新疆也有别样的美景与情调。

  随着飞机徐徐降落,乌鲁木齐的轮廓渐渐清晰:一片片拔地而起的高楼,风格各异,颜色丰富,和谐悦目。有的楼顶上积雪已大部消融,有的依然盖着厚厚的白雪。记得上次来新疆时,机场周边还比较杂乱荒凉,农田与房屋交织,如今这些已成为历史。除了一片片崭新的居民楼,还有新建的连片厂房。从这些景象看,乌市也融入了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大潮。

  飞机在长长的跑道上滑行,在引导车的带领下,快速顺利地进入了停机坪。舱门很快打开,这效率可不是国内外一些大机场可以相比的。

  地窝堡国际机场不算很大,但布局合理,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停机坪上,是一架又一架的航班飞机,有国航、南航、海航、川航等国内航空公司的,也有外国航空公司的。看来,国内外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新疆,不是公务、经商、旅游,就是探亲、访友或转机。

  打开舱门,一阵冬日夹带冬雪的寒风吹来,凉飕飕,但好清新。虽然乌鲁木齐的气温明显低于北京,但迎面而来的是地勤人员一张张质朴而又热情的笑脸,有汉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遇到手提行李多的旅客,他们会主动上前帮忙,让你感受到一种温暖与友善。

  地窝堡机场最早只有一个航站楼,后来增加了2号和3号航站楼,据说正在建4号航站楼。随着熙熙攘攘的旅客走出机场,一路上遇到不少当地人,大家有说有笑,轻松自如,有汉族人,也有不少少数民族。

  机场停车场不小,上面停满了各种小车、商务车、SUV车,收费可以是现金,也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宝。我们的司机好像习惯了现金支付,但又想尝试一下支付宝,刷了两下没有成功,这时身穿工装的女收费员从小屋里主动走出,帮助完成了支付程序。抬头一看,还是个少数民族姑娘。虽然汉语说得不很流利,但动作相当娴熟。

  偌大的停车场上,一片宁静,没有听到一声喇叭的鸣叫和人的叫喊声。我在这里举目无亲,但安宁的环境让我感到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没有任何紧张感。

  飞行途中,我阅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外媒关于新疆的最新报道,另一篇是《环球时报》关于新疆维稳反恐的评论。两篇文章描述的情况和评论的立场观点差异很大,外媒把新疆说的很可怕,不知这些报道从何而来。新疆安全吗?乌鲁木齐安全吗?这是很多外来者的疑问,我也不能说是例外,但百闻不如一见,道听途说不如实际感受。

  在地窝堡机场,我没有发现这里有什么紧张气氛。因为带着些许疑问,我特意环顾四周,看看有没有外媒所描述的恐怖景象,但认真细致地观察了一下,可以负责任地说这里一切正常安宁。在靠近机场停车场的一角,有一辆武警的执勤车停在那里,车上有两名执勤的士兵,他们显得很自然。在机场等重要和敏感的公共场所有军警巡逻,本来就很正常,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

  离开机场,我们的车去往市中心。一路上,可见街道干干净净,融化的雪水在慢慢流淌,马路上线条分明,两旁的树木,有的依然保持着绿色,有的树叶已经枯黄,但树干依然挺拔昂扬,树上的残雪在阳光下悄悄融化。街道并不很宽,未见内地大都市那种双向八车道。因为车辆并不拥堵,因此没有必要非整成那么宽的街道与马路。街道两旁,是各色建筑与商铺,从招牌可以看出,各种便利店、药店、餐馆、小吃店应有尽有,从装潢看,有不少是少数民族的店铺。街上很安静,交通标志明显,一切显得井然有序。店铺大多敞开着门,人员进进出出,自由自在。街头不时可以看到一些便民警务站,显得很安宁,路人从旁经过,神色自然,警务站看不到有站岗的警察。乌鲁木齐有其特殊性,设立便民警务站是必要的。有了便民警务站,大家都感到安全。

  到了宾馆,门口保安简单地问了一下是来干什么的,听说是住宿的,马上放行。住宿的手续办的也很顺利,领了住房卡,直接上楼。房间的电视,节目很丰富,有汉语的,也有少数民族语言的,一般的新闻和电视剧,至少有两种语言。当地的晚报上,各种商业广告不少,可见乌市的商业气息依然比较浓。

  呆在房间里,足足两小时,听不到旁边的马路上有嘈杂的声音,一切的一切,都很祥和。刚好斜对面是一幢政府大楼,建筑虽然有些老旧,倒也气派,楼顶上插着的红旗迎风招展,给老式建筑增添了鲜艳与活力。

  透过窗户,只见天空一片蔚蓝,远处是一片片高高的居民楼,中间有个塔吊在慢慢转动。天上白云缭绕,不时飞过一群群小鸟。蔚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把一幢幢紫色、紫红色、浅黄色、白色、黄白相间的居民楼宇映衬的五彩斑斓。

  下午讲完课后,我请司机带我到乌市市区和周边看看,以了解乌市的全貌。我想知道,除了我住的宾馆,乌市的其他地方会是怎样。我们的车,慢慢地开着,将乌市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一带走了个遍,接着我们又到乌市繁华街道与老街探访。我发现,这些地方确有商业繁华与冷清的明显区别,但相同的感觉是都很安宁平和。

  从市区到郊区,从南面到北面,我们走了个来回。然后,我们去到二道桥和大巴扎。走进大巴扎,保安都是维吾尔族人,穿上执勤的制服,显得蛮精神。一家家门面不大的商店里面商品玲琅满目。在大巴扎不大的广场上,可以听到欢快的维吾尔族民歌。各民族群众在这里购物、交谈,不少人悠然自得地品尝着小吃。司机说,现在这里都很安全,但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很多人甚至都不敢到这一带来。他说政府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如果乱糟糟的,甚至还有人制造恐怖事件,还有谁敢来。

  入夜的乌市,灯光闪烁,五彩缤纷,显示着乌市特有的活力与魅力。据说,中亚一带不少国家的人,都到乌市来采购物品,疑难病人也来这里就诊。街头两旁的一道道霓虹灯光,折射出乌市现代生活的气息。在手机一条街,门口挂满了世界各大手机厂商的品牌标志。在餐饮与酒吧一条街,进进出出的食客与时尚青年络绎不绝。我们特意选了一家吃羊肉串的餐馆,在这里品尝到了正宗地道的新疆烤羊肉串。店里坐满了年青人,有的在用餐,有的在卡拉OK,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在乌市的两天,刚好是周末,我赶上了几个当地人的聚会,他们的职业多种多样。他们中的不少人是“疆二代”,甚至还有“疆三代”。他们的父辈不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而是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新疆支援建设和发展的。他们把青春与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新疆。一些“疆二代”“疆三代”动情地说,他们的爷爷辈和父母辈,把骨灰都埋在了新疆大地。言谈中,他们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新疆的浓浓深情与无限热爱,充满着对新疆未来的美好向往。有位女士说,年轻时她从新疆考到厦门上大学,通过刻苦攻读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还进行了博士后研究,当地大学和导师非常希望她留下,并为她安排了从工作到住房的一切,但最后她还是选择回到新疆,因为她从骨子里感到,新疆是她的故乡,新疆需要她回来。

  这些人是那样的善良、诚朴、热情、好客,但谈起新疆的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他们会立刻变得义愤填膺。他们说,新疆是多么好的地方,可“三股势力”总是在破坏捣乱,制造事端,制造民族矛盾和分裂,甚至制造恐怖事件,企图搞乱新疆,进行颠覆分裂,这是决不允许的。当地有些人受了这些反动、分裂、恐怖、极端势力的教唆、胁迫、引诱,参与了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如果再不接受教育培训,缺少文化,没有一技之长,不仅坑害新疆,坑害国家,坑害社会,也会走上自绝之路。现在新疆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是为了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这是顺民心、为民众的大好事。政府采取宽严相济的政策,既依法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严厉打击和孤立暴恐分子,又对被教唆、胁迫、引诱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或者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情节轻微的人员,依法进行帮教和采取行政处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妥当的。一些外国政客、外国媒体,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对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造谣污蔑,说三道四,完全是一派胡言。

  出于媒体人的本能,我向他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他们都一一作了回答,而且有根有据。他们一致的看法是,新疆要发展,必须首先反恐维稳。一段时间内,新疆暴力恐怖案件多发频发,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最直接最现实的危害。新疆地大物博,资源物产丰富,但如果治安不好,局势不稳,谁来新疆投资,谁在新疆建设发展,老百姓怎么安稳地过日子。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治疆方略,打出一套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组合拳”,推动反恐维稳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当前新疆呈现出大局稳定、形势可控、趋势向好的态势,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宗教极端主义渗透得到有效遏制,各族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今年以来,新疆接待境内外游客已突破1亿人次,同比增长40%。国内外游客增多,我们特别高兴,这是新疆维稳反恐的结果。他们表示,打心眼里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政策与行动。

  次日晚上,我偶然遇到了《驻村兄弟》一书的作者鞠利,他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工作,对新疆的情况有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思考。鞠利花了整整3年时间,写就了这本以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他善于观察,很有思想,有丰富的基层经验,我向他请教了一连串的问题,他给我讲述了新疆的历史,分析了当下形势,讲述了新疆访惠聚工作队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表达了他对自治区党委反恐维稳的坚定支持与衷心拥护。《驻村兄弟》这本书,对于我们了解新疆的情况,特别是深刻理解新疆反恐维稳的重大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有很好的帮助。我们的谈话,一直持续到午夜过后。

  次日去机场的路上,我顺便去考察了当地一个新开的楼盘,发觉小区的规划设计相当前卫,但房价很便宜。无论置业还是经商,这里都是不错的地方。置业顾问告诉我,前几年房子卖不出去,现在好多了,不少人来这里买房,希望在这里开发新疆的旅游和健康医疗。

  依依不舍地离别了乌市。返京的飞机上,我认真阅读了鞠利先生送我的《驻村兄弟》。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虽无缘谋面,但他们不辞辛劳、不畏艰难,为了祖国利益和边疆安全,为了民族团结与和谐而尽心尽职的形象,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

  乌市之行,来去匆匆,但收获不小。我在想,作为媒体人,遵守真实客观的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那些西方媒体的记者,没有来到新疆实地采访,没有深入接触了解,有什么资格在千万里之外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