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志愿者:该向农民学什么(图)
吴翔(右)和他的志愿者小伙伴。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新疆,初识,这里给了我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吴翔说,他想用文字记录下祖国发展的脉搏,描绘出新疆的生机,抒写出属于自己的志愿青春。
吴翔,江苏淮安人,毕业于南通大学文学院,2014年8月参加西部计划新疆专项志愿服务行动来到新疆,现服务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从新疆阿图什市到阿湖乡车程为20分钟,全程路况不一,有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有坑洼不平的土路,也有尘土飞扬的石子路。我们从市里赶去阿湖乡时,恰好落了几滴雨,而后又起了一阵大风,只见车外尘土飞扬,基本看不清车前方的路。稍过一会,风息了,尘土变弱,车窗两旁,有蔚然成林的杨树、柳树林,林中偶尔可见散落的居民屋。
天干雨少是新疆的特点,南疆尤其如此。因为雨水少,所以树木也不像内地那样葱郁地绿成一片,这里的树是干枯式的绿,缺少生机的绿。树后光秃秃的泥土山经过风蚀后,嶙峋奇峭,苍黄干燥,让人看后总有压抑之感。然而转念一想,这或许就是西部吧,这或许就是新疆吧,恰如小桥流水属于江南一样。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去看望自治区总工会住阿湖乡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工作组。工作组住在阿湖乡乡政府大院,说是大院,说是乡政府,我却以为这是我看过的最简陋的乡镇,最破落的大院了。门口挂着几个陈旧的标示牌,落上尘土,显得更加陈旧。大门倒是宽敞,却也破落不堪。门内路面坑洼不平,正对门的便是乡政府的办公楼,破旧的三层小楼,很有沧桑感。办公楼正后面在施工,办公楼左边还有一栋平房。整座大院除了这些,空空如也。
工作组办公、生活都在左边的平房里,有六、七个人。房间共有四间,一间活动室,其余三间即是办公室又是宿舍。房间内共有三张床,办公电脑一台,椅子数把,如此几样物件,营造了办公与安居的氛围。房间里非常整洁,一尘不染。虽然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工作组的成员们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办实事的工作中,我想从他们办公兼宿舍的房间面貌便可略知一二了。
工作组的组长是是个很可爱、很善谈的“老头”。我不知道他的年岁,因为看见他头上有很多白发,且看体型、外貌与我父亲差不多,或许还比我父亲大些吧,所以姑且叫他“老头”吧!
他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在阿湖乡住村六个月了,基本没回去过。这个乡每户人家的状况,每个人的状况,有多少贫困户,有多少贫困学生,有多少需要帮扶的对象,甚至哪家有几头牛羊,他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来。除此以外,他对南疆社会的更好发展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他热情、兴奋地与我们分享着他的思考及工作体会,而这些都是他扎根的这片热土给予他的。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基层干部的尽职精神与奉献热情。
在闲聊中,我观察到他们的墙上贴着工作准则、值班表、作息表,还有一份做饭安排表。工作组的每个人都安排了做饭任务,大家轮流做饭。回来的路上,感慨道:住村工作组的干部们真是辛苦啊!
是啊,在衣、食、住、行都不便的前提下,工作组毅然服从组织安排,在新疆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入基层,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收集人民群众的需求,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为群众谋福利,为群众谋发展。他们是最可亲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