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护山靠水护水” 新疆力抓生态和经济共荣

04.03.2015  18:19

    亚心网讯(记者张瑞麟报道)中国有句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样的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被逐渐“忽略”。如今,被“忽略”的生态环境开始“反击”,迫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其重要性,越发需要建立发展与生态和谐与共的新文明。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靠山护山靠水护水”,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使我区在经济发展稳步前进的同时,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改革难点: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自然修复能力差,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环境问题的矛盾日渐尖锐。如何平衡环保与发展的关系,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调整结构,如何让环保执法“硬起来”,让地方政府切实行动起来,是新疆必须做好的发展“习题”。

     改革成效: 2014年,乌鲁木齐空气污染指数达到二级或优于二级的天数为309天,成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完善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严重沙化耕地和重要水源地退耕还林还草,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增受益农牧民43.8万人。

     改革举措: 近几年,自治区始终坚持“两个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坚决落实脱硝、除尘电价等减排政策;强制火电、水泥、钢铁等新标准实施和棉浆粕企业提标改造;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大力推进和田、喀什等城市沙尘污染综合治理……去年,新疆完成造林250万亩,封禁沙化土地154万亩,保护天然林3.2亿亩、公益林1.4亿亩,禁牧草场1.5亿亩。对塔里木河下游开展第15次生态输水,巩固了治理成果。众多举措见到成效,保障了新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旁生活了50多年的张设林,现在是一名湿地公园管护员,近几年,玛纳斯县开始推行“退牧还湿”、“退耕还湿”,张设林积极响应,将家里部分耕地“退耕还湿”。看着湿地公园渐渐有了儿时的模样,张设林高兴地说:“我用‘退耕还湿’的补偿款买了房,现在领着工资,天天穿梭在这么美丽的公园里,这样的生活真好。”生态补偿制度,既满足了大局需要,又兼顾了全体利益;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公平。目前,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促进当地农牧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退耕还湿”的补偿、开展特色旅游等,使湿地公园周边的2.1万农牧民实现了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看到了环境的改变,收到了保护生态的“好处”,湿地公园附近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也都愿意加入到保护生态的队伍中。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只是这两年新疆生态建设成功的标志之一。去年我区实行总量减排政绩考核,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24家重点废气排放企业,10家棉浆粕、粘胶纤维企业限时完成减排任务;对上市公司开展排污许可证试点;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严控在年度目标内,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自治区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牛晓萍说,今年要对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要让去年的辉煌成绩得以延续,前进的脚步不放缓。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总量减排任务,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最洁净的地方。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区将严格落实限制开发和生态修复综合措施,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健全环境评价考核体系、责任追究惩处机制。

    在大力推进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修复、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重点防护林、湿地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巩固扩大退耕还林、退地还水成果。加强对重点工业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保大检查,强化节能目标问责、节能降耗硬约束,坚决整治违法排污企业。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环境评价与规划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华荣认为,近几年自治区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以及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等一系列工作,是新疆将生态文明建设从创新理念到实践行为的实质改变。

    今年,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快进键”,将加大乌鲁木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抓好奎独乌区域等城市复合型污染及南疆城市沙尘污染综合治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低碳城市、园区、企业试点示范。探索南疆南缘防沙治沙公益性工程建设试点,把生态保护与解决南疆四地州富余劳动力就业结合起来。

    自治区对生态文明建设越发重视,当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法制的保证,当越来越多的人从生态环境保护中看到了好处,我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脚步就会越走越快,我区的生态环境未来必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