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需要补碘吗

04.12.2014  12:42

    本报记者 晁瑾

   近年,在单位组织的职工体检中,细心的人会发现,体检项目中新增了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抽血化验或甲状腺B超。 从检查结果看,患有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

   拿到体检报告,“少吃含碘量高的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等字样,让家住乌鲁木齐市的赵女士犯了难,她首先想到的是换掉天天都“亲密”接触的碘盐,可跑遍大大小小的超市、店铺,都不见无碘盐的踪迹。

   经过几十年的全面推行加碘盐补碘,我们是不是还需要继续补碘?碘盐的摄入会不会诱发甲状腺癌?我们该如何食用碘盐?记者就此类疑问采访了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专家。

   “根据碘营养状况的调查,经过国家多年施行的碘盐政策,目前我区各族群众总体碘营养处于适宜状态,南疆一些地州还处于略低水平。”自治区卫计委疾控处处长马明辉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同时提醒说,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碘盐是我们日常饮食中补碘的关键,大家不要盲目“脱碘”。

   地理环境决定新疆是普遍缺碘地区

   “很多人都记得大脖子病,虽然这种病现在很少见到,但南疆地区由于母体碘缺乏造成的新生儿智力损害的情况,目前依然存在,而且危害一旦形成,后期治疗和再补碘也已经于事无补, 给整个家庭及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马明辉对我区部分地区的缺碘状况依然很忧虑。

   他介绍说,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耳聋、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在现阶段,它对全区特别是南疆地区人群最严重的危害是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缺碘地区儿童智商水平降低15-20个百分点。

   “环境缺碘是引起碘缺乏病的主要原因,而完全改变环境缺碘状况是非常困难,且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通过干预补碘措施,主要是食用加碘盐来达到长期、持续、适量的补充碘,才可能实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马明辉说。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制科主任张玲介绍说,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水源的补给基本来自冰川,因而土壤、水系的含碘量甚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前,我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极差,重病区居民的甲状腺肿大率高达80%以上,尿碘中位数比正常值低75%,仅为10微克/升-30微克/升,儿童平均智商比内陆地区儿童低20%以上。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智力低下者占居民总数的20-30%,无劳动能力的克汀病患者占居民总数的5%左右。所以,地理环境决定了新疆是一个普遍缺碘的地区,病情严重程度与病区的缺碘程度相一致,南疆病情较北疆重,农区较牧区重。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区就全面展开地方病防治工作,基本控制了碘缺乏病的流行和蔓延。但由于饮食习惯和贫困等原因,仍有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农牧民习惯食用土盐,身体处于严重缺碘状态,部分儿童因缺碘导致智商低下。2006年曾经出现过碘缺乏病病情反弹,据卫生部门统计,在南疆及吐鲁番地区的33个县的103个乡发现新发克汀病病例328例。

   为彻底消除碘缺乏病,从1997年开始,我区开始全面普及碘盐,并从2007年起对碘缺乏病严重的地区实施碘盐财政补贴政策,保证贫困农牧民常年能食用碘盐。同时,还加大对土盐、私盐源头的治理,取缔土盐、私盐贩销窝点,取消土硝盐交易场所。

   自治区连续多年碘盐财政补贴措施落实到位,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明显低于以往,儿童智商有所改善,育龄妇女尿碘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有效预防了因碘缺乏而引起的出生缺陷, 农牧民人群碘盐营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长期实践表明,面对幅员广大的缺碘地域和庞大的防治对象,实施食盐加碘是最为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预防碘缺乏病的方法。盐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食盐中加碘,可以通过一日三餐补碘,既方便,又能保证人们摄入足够量的碘。”张玲说。

   食碘盐致甲状腺癌尚无科学依据

   据了解,食盐补碘是全球通行的做法,美国等发达国家超市里有含碘盐和非含碘盐出售,人们可以自己选择购买。马明辉表示,多年来我国实施的食盐加碘政策对于防治地方病、提高国人的智力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目前碘缺乏病已经明显减少,但补碘的工作仍不能忽视。

   尿碘中位数是世界卫生组织衡量人体碘营养水平的主要指标。对普通人来说,尿碘中位数小于100μg/L为碘缺乏,在100μg/L—200μg/L之间属于碘营养水平适宜,如果超过300μg/L就被视为碘过量了。而对孕妇来说,尿碘中位数低于150μg/L就算缺碘。按照这个标准,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区人群目前碘营养总体“适宜”,还有一些地区仍处于低碘水平。

   针对沿海和发达地区的人群是否可以不吃碘盐的问题,原卫生部曾在2009年对福建、上海、浙江、辽宁4个沿海省份进行了居民碘摄入量专项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地区居民所吃的海带、海鱼等富碘食物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多,膳食中的碘近85%来自碘盐,来自食物的碘仅占13.1%。如果不吃加碘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不足,碘缺乏的风险依然存在。“沿海地区尚且需要补碘,新疆这个碘缺乏地区更毋庸置疑了。”因此,马明辉建议,一般人群都应选择含碘盐,只有发现了甲状腺疾病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限制碘盐的摄入。

   对“吃碘盐会引起甲状腺肿瘤”的传言,马明辉说,在今年11月初国家召开的碘缺乏病防治政策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专家、国内相关临床与流行病学知名专家形成的共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证明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疾病有关,“事实上,国家也在根据人群的尿碘中位数水平不断调整碘盐中的碘含量标准。

   甲状腺疾病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研究证实。马明辉认为,近年来几乎所有肿瘤的发病率都在上升,甲状腺肿瘤也在其中,“环境污染、辐射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都会对甲状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马明辉还认为,医疗技术的发展,诊断水平的提高,甲状腺B超的逐渐普及,也是让人们感觉得甲状腺疾病一下子多起来的原因之一,“如果光靠看和摸,直径1厘米以上的结节才能被发现,现在人们有了体检意识,有了分辨率很高的彩超,芝麻粒大小的都能看到。因为没有查过,过去很多人可能长了结节,但一辈子都不知道。

   监测结果:新疆监测人群碘营养水平适宜

   “尽管我区总体上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但我们仍然必须坚持食用碘盐。”马明辉介绍说,食盐加碘是国际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现在我区各族群众之所以总体上不缺碘, 是因为多年来一直大力推广食用碘盐,人体摄入的碘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的,一旦碘摄入不足人们就会再次出现碘缺乏状况。

   疾控专家测算,依据国家《GB 2687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新疆确定碘含量标准为30毫克/公斤±30%。按目前我区食用盐加碘的范围水平21mg/kg —39mg/kg ,根据世卫组织规定成人每人每日吃进6克盐的碘盐计算,每天即可获得126至234微克的碘。这种剂量即可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量,又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近三年的监测结果也表明,新疆目前各种监测人群碘营养水平适宜,不存在碘过量的问题。

   当然,碘缺乏地区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吃碘盐,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新玲介绍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患者中的少数人,因治疗需要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

   王新玲告诉记者,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科技局的项目资金支持下,自治区人民医院曾拿出一部分配套资金对天山区后泉社区的居民做过一次碘营养状况的流调,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尿碘水平适量,有极个别居民略微过量。

   政府将实施科学补碘,分类管理

   如何判定碘营养是否过量,及时预防碘过量疾病呢?张玲介绍说,需检测个体24小时尿碘含量,成人与儿童尿碘水平应在100-200微克/升,孕妇与哺乳期妇女适宜尿碘水平应在150-250微克/升,超过此范围需注意盐的摄入量。

   在采访中,很多患者仍有疑虑,“该去什么机构检测自己的尿碘水平?”对此,马明辉坦言,目前国家已经基本做到了因地制宜补碘,自治区也每年进行着尿碘监测,但要想进一步做到因人制宜,难度确实很大,“目前能做尿碘水平检测的单位不多,主要在自治区、地州两级疾控中心, 难以做到向公众开放。”他还认为, 尿碘水平是个反应短期碘营养的指标,随意一次测量值对饮食的指导意义不大。

   根据我国刚刚修订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在“因治疗疾病,不宜食用碘盐的地区,应当持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到当地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指定的单位购买非碘盐。”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制科主任张玲告诉记者,新疆的具体建议是,政府主管部门应在县级及以上县城所在地,至少指定一家出售非碘盐的专卖零售店。她表示,“坚持长期、有效的科学补碘非常重要和必要,今后我区的消除碘缺乏危害工作也将更为合理,实施科学补碘,分类管理。

   “就一般人的理解,如果缺乏一种营养素,补够就可以了。但是碘缺乏病是一种环境性的疾病,消除了碘缺乏病,不等于消除了碘缺乏的环境。碘缺乏病就像放在水缸中的瓢,用手摁它,下去了,不摁它又反弹起来。这只手就相当于我们采取的食盐加碘的防治措施,我们必须一直用手摁着这个瓢,永远把它摁在水面下。”马明辉形象的比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