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县红山墓群参选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悉,红山古墓群于2015年3月被新疆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古墓群由红山沟墓地、乌兰托里盖墓地和红山古墓群组成,具体可追溯至战国时期。3处墓地西南—东北向线状排列于谷地地势相对较高的碱土台地上,台地周围牧草茂盛,适宜放牧。
2015年8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实施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主要对红山古墓群红山沟墓地房址1处、古墓葬5座、石围石堆遗迹14处,红山墓地古墓葬15座,乌兰托里盖墓地古墓葬18座进行发掘,其间发现了房址1座,祭祀遗迹14处,三处墓地及遗址出土遗物近500件(组),按质地可分为陶、铁、铜、骨、金、木、石、玻璃等,发掘面积共计3000余平方米,其中,所发掘文物中,陶器在数量上占据整个出土遗物的3/5左右,器类上主要有罐、壶、杯、钵等,这些器类中带流器占绝对优势,另外,豆形器、仿皮囊壶等器物也别具一格。
“和硕县红山古墓群的葬式一般是多人多次葬,地面上有比较明显的石围,就是用石块、卵石围成的像马镫形、熨斗形、马蹄形状的一圈。石围内部有椭圆形的墓室,墓室里是用石头盖的地下石室。石室里面分为多人多次葬,不是一次利用完就完毕的,而是在里面重复多次利用,葬多个人。我们在墓地中发现最多的一个墓葬,葬了二十多个个体,随葬品一般是以陶器为主,有少量的铜器和铁器。”在和硕县从事考古挖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王永强说,通过这次发掘,基本上可以摸清察吾呼文化的范围,对察吾呼文化的整体面貌有了一定的了解。
据了解,古墓群的三处墓地分布相对分散,但各墓地的墓葬分布相对集中,根据墓葬形制、葬式风格以及随葬品特征,红山古墓群此次发掘的3处墓地属于在时代上先后延续、文化属性上同根共源的文化遗存,并从墓地整体布局和文化特征看,当属察吾呼文化中晚期遗存。除此之外,墓葬中出土的豆形器、乳丁器、宽带翻耳器、变体涡纹、仿皮囊壶等常见于吐哈盆地、伊犁河谷等周边地区的典型文化因素,应是外来文化融入其中的重要见证。
通过发掘,不仅对焉耆盆地史前晚期局部区域考古学文化整体面貌、发展进程、融合交流以及人地关系方面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结合已有发掘材料还将在研究当时社会形态及变化、生业结构及规模等诸多深层次问题上产生积极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