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10位老人抱团捐献遗体

03.07.2015  11:29

王新明正在看志愿者的申请表。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赵凯报道)6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乌鲁木齐火车西站片区管委会乾园社区,见到了正拿着几份遗体捐赠表仔细阅读的王新明老人,他很普通,属于那种丢在人海里都找不出的类型。然而,他又是特殊的,因为——他不但自己决定遗体捐献,还游说9名志同道合的老人一起加入了遗体捐献的行列。

    这一切的发生,还要从2010年说起……

    朋友截肢让老人萌生捐献遗体的想法

    王新明今年63岁,是一名在铁路上工作了三十多年的退休职工。说起遗体捐献,他的思绪瞬间回到了十多年前。

    有着20年交情的朋友病了,骨癌导致股骨头坏死,需要截肢,进行异体肢体移植手术,王新明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王新明回忆道:“当初我去医院看望他,得知除了他以外,还有另一名患者和他一样,需要做异体肢体移植手术。当时只有一个肢源,他们两个同时去配血型,可惜我的朋友因为血型不符,配型失败,但为了保命,只能选择截肢。现在他只有一条腿,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说到这里,王新明不禁感慨道:“世界那么大,每天会有很多人出生,也会有很多人去世。如果一些去世的人愿意捐出自己的遗体,那么我的朋友也许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只能靠轮椅和双拐行动了。

    随后的日子里,捐献遗体的想法在王新明的脑海中一点点地生根发芽。2010年,王新明先后6次到自治区红十字会和乌市红十字会表明自己想要捐献遗体的想法,一开始老伴和儿子对王新明的做法非常反对。王新明的儿子认为,如果父亲把遗体都捐献了,那么,父亲百年之后,自己该到哪里去祭拜,这是非常不孝的行为。

    王新明对儿子说:“如果活着的时候不孝,死后你们对我再孝顺又有什么用,你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思想比我们这些老人还腐朽。”在父亲的耐心开导下,儿子决定支持王新明捐献遗体的想法。

    然而,说服了儿子,不代表说服了妻子。王新明的妻子表示,如果自己先去世了,也管不了他以后的所作所为,但如果王新明走在了自己前边,她实在接受不了老伴的遗体不能入土为安。对于妻子的反对,王新明没有动摇,依然坚定捐献遗体的想法。

    王新明不但自己捐献了遗体,同时还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加入遗体捐献的行列。

    遗体捐献队伍壮大至10人

    退休后的王新明,闲余时间在网上查询遗体捐献的好处,利用在茶余饭后的时间给老同事老邻居们宣传遗体捐献的好处(能为社会做贡献,死后还能照亮别人的生命)。他不但在自家小区宣传,还骑着自行车到周边社区去宣扬,游说他人加入到遗体捐献的行列中。到目前为止,加上他,共有10人加入了捐献遗体行列。

    王新明的弟媳妇李菊英就是他发展的志愿者之一。今年年初,李菊英因胃癌不幸去世。王新明说:“她要捐献遗体的信念非常坚定,她临终前告诉自己的父母、丈夫和子女,谁都不能违背她死后捐献遗体的遗愿。

    同为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刘云鹏说:“一次晚饭后,我和王新明坐在楼下,聊起了遗体捐献的话题。刚好我也有这个意向,王新明说他那里有遗体捐献的报名表,我就填了一份。

    刘云鹏还说:“老年人也要老有所为,死后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都是一种资源浪费,还不如将遗体捐献出来,为医学研究做贡献或者把有用的器官换给有需要的人。

    然而,游说工作也不都是那么一帆风顺。王新明说:“有时在游说其他老年朋友时,会遭到对方老伴和子女的强烈不满,更有甚者直接对我破口大骂。

    对此,王新明都是一笑而过。“人各有志,但我不会因为这一点点挫折就放弃,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王新明说。

    今后会动员更多人捐遗体

    乾园社区医疗卫生专干陈爱红说:“很荣幸我们社区有王新明这样的居民,他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感到很敬佩。现在我们社区是西站片区申请遗体捐献最多的社区了。

    “这些老人对公益事业很热心,很多老人到了这个年纪都很看得开,愿意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用于医学研究。很多时候他们的儿女对遗体捐献是不支持的,他们也是苦口婆心地给儿女家人做思想工作。这些老人真的很可爱,很感谢他们。”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刘沫然说。

    对于遗体捐献,王新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说:“希望政府能在九龙生态园公墓给这些遗体捐献的志愿者们弄一个长廊,贴上这些人的遗照和简介,既便于他们的后人祭拜,又能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事迹后加入到遗体捐献的行列中来。

    王新明还表示:“今后我还会继续宣扬遗体捐献,争取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