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小康路上——五家渠市十年建设现代化城市札记

24.03.2015  16:04

   国家级开发区——助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3月12日,记者在五家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看到新疆新光油脂有限公司、新疆六孚纺织工业园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成千上万件产品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从这里运往国内外市场。“我们的产品主要是订单生产,不愁销路。2014年,公司以‘质量管理效益年’为主线,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全年超额完成生产目标,生产棉纱1.56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达100%。”新疆六孚纺织工业园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彭迪告诉记者。

  五家渠市建市后,同年迅速成立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并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入驻。“经过10年发展,开发区已被初步建设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环境优良、功能完善的城市功能区。”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勤说。

  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该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加强软实力建设,秉承“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服务理念,统筹制定投资项目服务承诺制、专人负责制、前期手续代办制、即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配套制度,并总结一套项目行政审批流程与规划建设审批流程同步推进、快捷简便的办事程序和方法,发挥了管委会与各部门综合协调能力;同时,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入驻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近年,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区集聚作用和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成为推动六师、五家渠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12年,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入驻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86家企业,年创产值超过139亿元,形成了以铝业、纺织、油脂等主要行业为龙头的企业聚集地。

  五家渠市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随着乌鲁木齐市“北延”战略的逐步实施,五家渠市与首府的“同城效应”不断增强。“我们的发展目标是要建设产业协同、区域互动、一区多园的新型生态化国家级开发区。”张勤介绍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未来发展目标,至“十二五”末,计划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培养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50亿元以上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超5亿元以上企业1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力争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600亿元。

   现代服务业——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以前我买品牌服装都去乌鲁木齐市,自从汇嘉时代商场进驻五家渠市后,我在家门口就能买上称心的衣服,方便多了。”3月20日,和家人正在五家渠市汇嘉时代商场选购新衣的五家渠市市民张燕说。该商场于2011年12月2日在五家渠市正式营业,集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是五家渠市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商机,足以吸引投资经营者的关注。在五家渠市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汇嘉时代选择进驻五家渠市,看中的就是该市具有“首府后花园

  这一具有发展潜质的区域优势。作为五家渠市三产服务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汇嘉时代对于提高五家渠市商贸品位,带动三产服务业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以前在油毡厂上班,单位改制后我下岗了,在一家小服装店打工。”在汇嘉时代服装区做导购员的李红红说,“汇嘉时代开业前招聘导购员,我应聘成功后一直在这里工作,现在每天只上半天班,每月工资加提成有3000多元,工作稳定也不太累,感觉挺好的。

  如今,五家渠汇嘉时代经营面积达3.2万平方米,经营商品万余种,主要经营范围涵盖日用百货、服装、家电、超市、运动休闲、餐饮等,摊位已由起初的45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980余个,解决就业岗位由起初500个增加到现在的1200多个。2014年,汇嘉时代营业额突破2亿元。

  就业是改善人民生活和质量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是民生之本。五家渠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51∶16∶33调整到2014年的22∶50∶28。从产业结构中可以看出,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的就业弹性最大,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强。和其他行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吸纳富余劳动力最多,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发挥作用最大。2014年,五家渠市有从业人员6万余人,其中服务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较2005年增加1.6万人,服务业成为转移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实现现代服务业科学跨越发展,关键是要依托区位优势,建设重大服务业项目。近几年,五家渠市创立了“三花一鸟”旅游品牌,吸引了恒大、君豪、金科、润泰、华源等企业,亚欧汽车城、海宁皮革城、金科家具世博园等项目以及南方家具、苏宁电器、汇嘉时代、友好集团等生活服务性项目的进驻,给五家渠市服务业带来强劲动力。2014年,五家渠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较上年增长17.5%;完成服务业投资137亿元,较上年增长25.4%。

   城镇化——职工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我丈夫以前是五家渠市一家单位的职工,我是家属,他去世后,我就成了低保户。没搬进楼房前,我和儿子一家5口人居住在1间3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生活很不方便。

  3月19日,五家渠市市民陆慧妹说,“2009年,在五家渠市廉租房分房中,我家分到1套50多平方米的楼房。这套房子1个月租金只要50元,环境比原来的小房子不知好多少倍!”陆慧妹一家的情况,可以说是这几年五家渠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不断惠民、利民的最直接体现。

  自“十一五”实施惠民工程以来,六师、五家渠市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尤其是职工群众住房状况明显改善,众多中低收入家庭搬进了亮堂整洁的新居。

  10年来,五家渠市各项公共事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超过了300亿元,各类住房建设面积达450万平方米,1万户棚户区居民搬进了新楼房。同时,五家渠市凭借愈发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了不少改善性住房购买者,除了本地的购买人群,许多乌鲁木齐市和部分地州的购买者也纷至沓来。

  六师坚持城镇发展建管并重的思路,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创新小城镇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现代小城镇管理水平,在各场部、团部所在地相继成立社会服务管理机构、社区管理办公室,通过这些机构维护和管理公共设施;在住宅小区引进现代的物业管理模式,使居民享受到现代文明服务带来的安全舒适生活。

  城镇化不仅改变了六师人的生活环境,也拓宽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他们的才干。张灵兰是芳草湖农场的一名普通职工。按照城镇规划,她所在的社区推行规模化种植,张灵兰将自己的30亩棉花流转给了同连队的职工,自己成了小城镇居民。在社区领导的帮助下,张灵兰到团场的工业园区打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如今,张灵兰的工资加上丈夫跑运输的收入,1年下来家庭收入有10余万元。“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张灵兰笑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