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乌鲁木齐翠园社区大棚蔬菜“插上翅膀”

31.03.2016  12:56

  

  3月29日,在天山区南草滩街道办事处翠园社区蔬菜大棚基地,社区书记代雷(左)在了解大棚种植户荆洪福蔬菜生长情况。 (记者 刘志龙摄)

  红山网讯(记者 郭军鸽)3月29日一大早,突然刮起了大风,吹得天山区南草滩街道翠园社区的有机蔬菜种植大棚呼呼作响。50岁的荆洪福用手压了压帽子,加紧脚步向自家大棚走去。

  “得快些把摘下来的菜整理好,车快到了。”荆洪福边走边跟媳妇霍新环说。

  荆洪福所在的翠园社区位于乌鲁木齐种牛场一大队三队,是天山区2013年底在城南经贸合作区新成立的社区,也是全市面积最大的温室种植区,这里的323户居民全是种植温室蔬菜的菜农。

  已经和大棚打了5年交道的荆洪福与其他菜农不一样,他家大棚里的蔬菜全是按周送往市区酒店的餐桌上。

  记者在荆洪福家的种植基地里看到,这个占地三亩的大棚里,种的全是市场上没见过的蔬菜,除了两畦刚采摘完,其余没采摘的长得正旺。

  “我现在种的可都是稀罕货,而且是订制销售。”荆洪福边整理土地边说,以前他家大棚里种的也是毛芹、油白菜等一些常见的蔬菜,平均两个月一茬,根据每年市场价格,一茬能卖3000元到7000元之间。可现在自己种的蔬菜一周一茬,而且价格和收购商都固定,一茬能卖5000多元。

  “老荆,这周情况咋样了?”说到这里,翠园社区书记代雷来了。荆洪福笑着迎上去,把代雷请进大棚。

  原来,荆洪福改变种植品种,找到固定蔬菜收购商都是社区“牵的线”。

  去年,社区为了促进菜农增收,多次邀请专家开展农作物无公害绿色栽培知识讲座,给居民讲解有机蔬菜种植方面的知识,还帮助联系蔬菜收购商。

  “以前种菜都是随大流,哪个好种哪个,不了解技术,也不知道市场行情。”荆洪福说,去年,社区书记带来一名蔬菜收购商要选菜农作试点,他马上报了名,与收购商签订了合同。根据专家指导,荆洪福改变种植结构,开始进行绿色无公害种植。

  与之前零商收购、游客采摘的蔬菜销售模式相比,现在的“订制”销售让荆洪福尝到了甜头。荆洪福说,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按要求固定蔬菜品种,固定销售渠道,从今年开春到秋季,他家的大棚能挣20多万。

  “后期,这样的‘订制’销售还会逐步推广。”代雷说,下一步,街道和社区为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还要搭建平台,借助“互联网+”,促进菜农增收。